|
本报综合消息 正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22日宣布,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21日,本届遗产大会宣布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新疆天山的评语中写道,新疆天山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要求。 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此次申报的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由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博格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和阿克苏地区的托木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喀拉峻—库尔德宁等四个区域组成,总面积达5759平方公里。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评语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此次申报的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