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潍县六大关厢之东关。 |
|

|
|
东关不仅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在文化娱乐、文物古迹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东关不仅有七楼八阁的古建筑以及古刹庙宇,还有戏院、书场、浴池等,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青楼。这里,既有有钱人才能进的高档戏院,还有平民百姓出入的评书场和小戏棚。 走进东关,不仅可以看到买卖兴隆的店铺,听到喧嚣热闹的市声,还可领略雅俗共赏的戏曲娱乐节目,观赏气势恢宏的楼阁建筑。
永乐大戏院引领娱乐潮流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潍县有两家戏院,一家是“永乐大戏院”,一家是“中华大戏院”。中华大戏院坐落在潍县南坝崖,永乐大戏院坐落在东关东四平街。永乐大戏院是当时潍县最好的戏院,也是东关著名的文化娱乐场所。 该戏院建于1930年,是潍县著名京剧票友谭资九发起兴建的。当时谭资九是潍县东聚轩俱乐部成员,他看到本县的工商业日益发展,市面很是繁荣,便想建立一处像样的大型戏院,如此既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又使自己有了观摩、研究京剧的机会。故计划将坐落在东关东四平街的自家一处房屋拆除,改建为戏院,但是苦无建设资金。1929年,潍县北乡寨里村张有声、张少吾等人因织人造丝绸赚了不少钱,想找个投资的地方,听说谭资九想组建戏院缺乏资金,便经人介绍与谭达成协议,用谭的宅基,由张有声等出资建设戏院,戏院建好使用12年后,戏院的一切权利归谭资九所有。 1930年底戏院建好,取名“永乐大戏院”。永乐大戏院在当时来说是座比较宏伟的建筑。戏院建设为三层楼房,可容纳观众一千余人。戏院的舞台宽阔高大,音响效果也好,观众座位是有后搁板的优质联椅,并设有茶水柜,备有瓜子和茶水等供观众看戏时享受使用。因此,戏院一开张就受到观众的欢迎,每天来看戏的人很多。 在此基础上,永乐大戏院还通过谭资九等人的联系,对外邀请了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杨宝森、金少山、张君秋等京剧名角,定期来潍演出,戏院几乎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永乐大戏院的建成和演出,活跃了潍县人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京剧艺术在潍县的传播发展。 除永乐大戏院外,在南北下河街还有评书场和小戏棚,每逢大集日,就会有说评书的在此开场说书,还有各色艺人在简易小戏棚弹唱,挣点小钱养家糊口。
绿瓦阁建筑别具一格 东关围墙经两次修建,形成了“七楼八阁”的建筑群。七个城门上的城楼飞檐流瓦,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十分漂亮。内围墙接口通道的八个阁楼的建筑,也是古色古香,各具特点。其中鱼店街西首的绿瓦阁最有代表性。 绿瓦阁,又名三元阁。始建于明代万历31年(公元1603年),清代乾隆34年(公元1769年)重修。因阁上大殿殿顶全是绿色琉璃瓦而得名。阁上有北大殿三间,碧瓦红墙,七檀双扉,画栋彩柱,雕门透窗。殿上有门联,“马过五关思汉王,花开三月想桃园。”横联是“亘古一人”。内塑关羽坐像,关公像塑得高大威武,全身披挂铠甲,金光霍霍。关平、周仓塑像分立两边。周仓络腮虬髯,双手紧握青龙偃月刀。关平英姿勃勃,手拿宝剑鞘。 坐像两旁及东西两墙,有一系列表现关羽生平故事的泥塑群数十组,记载了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这些一尺多高的彩塑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在彩塑群后面,用立体的连绵起伏的山林、刀光剑影的战场、陡峭险阻的关隘等造型作背景,因此被称为“山塑”。 在进入腊月后,绿瓦阁上庙内僧人要诵安保经,祈求神明保佑一方全年平安,用16开大的双黄纸木版墨印一种招贴(广告),上头横写“绿瓦阁”三字,中间竖写“各月诵经”四字,两旁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遍贴街头巷口,且分送附近商店、居民,贴在门框上,主要是为了收香火钱。除夕到正月十六日,开放庙门,供烧香朝拜。 绿瓦阁在上元节(元宵节)最为热闹。至时庙门上贴上黄色对联“云中神仙府,山里道人家”。门口两旁挂茜红色的纱灯,阁上悬着杏黄色的大旗,旗杆上挂一串圆形的红灯,配有铃铛,随风飘动,还有老和尚的诵经和木鱼声,加上明暗的灯火,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上元节这天,天刚破晓,去绿瓦阁的路上已挤满了人群,男男女女络绎不绝,有的是去烧香膜拜,但绝大多数人是去阁上看那精工细雕的山塑。绿瓦阁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常。上绿瓦阁要爬十几层陡峭的石阶,但好多老年人却不在乎这些,乐而前往。“正月十五看山塑”成为潍县人的一大快事。 除了绿瓦阁上的寺庙建筑,东关还有不少的寺观庙宇。“八阁”中的玉皇阁,祀玉皇大帝及二十八星宿;三官阁,祀天地水三官;观音阁,位于东关九曲巷西边,祀三大士;镇武阁,位于东四平街北头,祀狄青大将;白衣阁,又名凌云阁,位于今中兴街南头,祀观音菩萨;王母阁,东关王母阁街,祀王母娘娘。另外,还有关帝庙,位于东风街上;碧霞宫,位于大石桥耀武门里路北,祀王母娘娘、孙膑;魁星庙,位于前所街东头,祀文昌帝星;五道庙,位于五道庙街,祀五道将军。 以上这些庙宇建筑优美,古色古香,是东关的文物古迹。
服务业繁荣但鱼龙混杂 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东关工商业的发展,服务行业如戏院、澡堂、饭店也快速发展起来,而且生意兴隆,当时潍县最有名的澡堂“玉露春”就在东关。该澡堂建筑宏伟,设施完备,服务态度也很好,一提起“玉露春”可以说无人不晓。 玉露春澡堂坐落在东关南沟街(现南大街),是东关韩姓人士韩名縉父子开设的。它最初建于民国初年,1933年改造扩建,1934年新澡堂建成。新的玉露春澡堂是双层楼房,建筑宽敞、设备完美、适用美观,各方面堪与青岛、济南等大城市的一流澡堂相媲美。开业后天天顾客盈门,人人争先光顾。“玉露春”成为当时潍县的突出一景。 东关的色情行当也颇为活跃。东关的“平康里”(妓院的代名词)规模很大,它坐落在东关后苇湾北崖一带。先在东魏家巷路南建楼房一幢,东西计28间,划分三段,即平康一里、平康二里、平康三里。楼南建平房三进,每里建成8个院落。路北还另建平康北里,内有6个院。这样,平康里的全部建筑共有30个院落。各院的房子都是青砖黛瓦,整齐划一,非常气派。 平康里的妓女很多,其来历各有不同,一是由班主(老鸨子)买来的。这类妓女地位最低,本身没有自由,完全听班主的;二是押账的。这些女子因其父母或自身急用钱,押给班主抵债为娼的。待其将押身债还清,可立即回复自由;三是搭班的。搭班妓女都是自由身。妓女们因其美貌及特长优劣又分三六九等,待遇各有不同。但凡里面的妓女都有某种游艺技能,或唱戏,或说书,或舞蹈等等,以此取悦嫖客。而平康里平时接待嫖客的形式也有多种,主要有打茶围、出条子、过班、住宿、开苞等。平康里内的每个院落都叫什么书寓,如爱玲书寓、云祥书寓、薛妃书寓、怡红书寓、五姐妹书寓等等。名字文雅别致,以此掩人耳目。 在社会文化娱乐方面,旧时的东关还有书店、茶楼、赌场、艺馆等。此外,每年春节期间,后门街的龙灯杂耍在潍县也是颇为出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