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潍县的六大关厢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南门早市妇孺知,状元胡同美名扬
2013年06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门早市妇孺知,状元胡同美名扬
  潍县六大关厢之西南关。



  南关也是潍县的一个重要关厢,在工商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仅次于东关。南关的地域范围,东到白浪河西岸,南到胶济铁路,西以鸳鸯桥下小水沟为界与西南关毗连,北至县城。从火车站到县城的大马路,城南月河一带的商贸区,以及南关大街等是南关的主要街区。潍县西南关,届于县城南关和西关之间,有护城河与县城相隔。西南关有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子里,清朝末期先后出过两位状元,西南关也因“状元胡同”而闻名遐迩。
“赶南门”是潍县人一大乐事
  大马路是南关最发达繁华的一条街。这里南依铁路线,北至南坝崖,是潍县内外的交通要道。从早到晚街上是人来人往,车马不断。街两边店铺商行很多,生意兴旺。由于潍县在上世纪初便是对外开放的商埠,外国人到潍县来开店做买卖的挺多。从火车站出来向北走,便可看到有日本的南信洋行、小板洋行,美国的美大公司、东方烟草公司等。另外,马路上还有不少工厂企业。像同盛铁厂、聚祥永织布厂、信丰印染厂、华丰机器厂、惠东制药厂等几十家工厂。除厂店外,马路东侧还建有一处法国天主教堂。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高约35米,尖塔钟楼耸立顶端。加上潍县火车站在这片,就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南关有不少人在马路一带充当搬运工、做小买卖、拉洋车,从事各种服务性工作。
南关除了大马路,再繁荣热闹的便是南北月河崖街了。南北月河崖和南门外一大片地方,很早以来便是著名的早市,是潍县最大的蔬菜瓜果市场。这里的早市在隋唐时期就已形成,明清时期已具相当规模,上世纪初胶济铁路通车和潍县开为商埠以后,变得更加繁荣。三十年代潍县县政府对南北月河崖街进行开发建设,使这里更加繁华热闹,从过去的早市发展为全天性的南门市场。
  过去的南门早市,在早上四五点钟就有卖东西的开始上市,九到十点钟达到高潮,至中午十二点后,除全日性固定摊点外,便基本散市。市场大致按类分段,以南门桥南头为中心,向东依次是早点、面食、鲜活水产、蔬菜瓜果、盐、糖等。向南是豆制品、鲜肉、糕点等。向西依次是熟肉禽蛋制品、鸡蛋活禽、杂粮等。在南崖路北、靠近河边,是时令鲜菜瓜果和大量上市的大对虾、毛活蟹,以及各种粽子、糕点、饴糖制品、草编及器具等。总之,市上货物繁多,什么都有。平时,一提起“赶南门”,潍县人无人不晓,妇孺皆知,而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南关大街也是南关的一条商业街,街上有面食铺、点心铺、杂货铺等商铺。另外,也有一些如铜匠、锡匠、木匠等手工业店行。
  除上述街区外,南关的党家湾崖一带也有一片市场。这里有柴草市、粮食市、土面市、石灰市,秋季还有地瓜市、腌货市等,市面热闹非凡。
  南关的文化古迹,主要有倒座观音庙、关侯庙、三山笔架、文昌泉、万骨楼、敬惜字纸楼、擂鼓山等。

西南关一条小巷连出两位状元
  潍县西南关,位于县城西南角,中有护城河与县城相隔。西南关的主要街道是西南关大街。大街以南是中和街,中和街南面是新巷子,这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子,由于清朝末期先后出过两位状元而闻名遐迩,以后人们称此巷为“状元胡同”。西南关新巷子在清光绪年间连续出了两位状元,这就是光绪二年(1876年)的曹鸿勋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王寿彭。
  曹鸿勋(1846-1910),家住新巷子路北。幼年家中贫穷,早年丧父,跟随母亲生活。他性格安静,学习刻苦。早年曾拜丁象庭为师,以后被陈介祺收为义子。二十岁时中秀才,二十三岁补廪。之后,经过县、府、省应试,皆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年)会试、殿试以一甲一名及第中了状元。
  据说,因为家中贫穷,当报喜的“报子”到曹家报喜时,家中竟拿不出几文赏钱,还是现借邻居的钱。曹在中了状元皇帝接见后,慈禧太后曾令其撰写对联,张桂内宫。因知曹家贫寒,朝廷对其倍加赏识。曹以后官至陕西巡抚。曹在为官期间回潍探亲,在潍留下诸多墨迹。
  王寿彭(1875-1930),字次篯,家住在新巷子路南。王寿彭少年时家境贫寒,随其兄读书。他天资聪慧,勤奋攻读,十七岁考取秀才,以后每次考试常列第一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十六岁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十八岁联捷成进士,殿试中以第一甲第一名中状元。中状元后先入翰林院为修撰,以后曾赴日本欧美考察宪政,回来后不久任湖北提学使,并兼署布政使,还曾代理巡抚职务。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总统府秘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应山东督办张宗昌之邀回山东筹建山东大学,并任省教育厅长、山东大学校长。1930年病逝天津。
  王中状元后,有人说这次及第是因偶然碰上慈禧太后70大寿,慈禧见他名字有寿比彭祖之意,高兴之下点了他状元。王寿彭听了便写一首打油诗以正视听,诗曰:“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曹鸿勋听说后,也愤然为其辩解,说王寿彭在不打草稿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内容宏富、文光四射的殿试卷,当今天下学子谁能做到?曹的话对他的这位年轻小老乡是个有力的支持。

仙师庙有由来闺女坟留下传说
  西南关前街向南最早只建有五道堂,五道堂是供奉五道将军的庙宇,后来才又建了与其比邻的仙师庙。仙师庙的修建来自民间的一个传说。
  据说在清末民初年间,一天西南关忽然从外地来了一个老头,这老头长得像位儒者,专给小孩治病,治一个好一个。以后老头不见了,一个孩子看到他在一天下午化为一道青烟钻进后街坡里的一个土洞里去了,而那个土洞原是个铁狸子洞。于是人们便认为那老头是铁狸子变的,是修道成仙的铁狸子精。此后,大家便到那洞口焚香烧纸,求医问药,结果是有求必应,灵验得很。民国十年(1921)在西南关一位丁氏绅士的倡议下,居民便捐钱在此修建了仙师庙,那位由铁狸子变的老人便被称为老师父,被尊为仙师。庙宇建成后作为西南关人的状元王寿彭题写了“仙师庙”匾额,挂在庙门上方,两边还撰写了一副楹联,内容是:“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如此以来,既有老师父的神灵,又有王状元的题字,仙师庙便火起来了。每逢初一、十五或是三月初八老师父生日,便有四方众多的信奉者前来烧香,求神问卜,届时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西南关新巷子西头的拐弯处有个坟,人称“闺女坟”。据说里面埋的是一位未出嫁的姑娘,而这个姑娘的死因是与潍县城的城隍爷出巡有关。
  昔日的潍县像其他许多县城一样,也建有城隍庙,庙里供奉的是城隍爷。传说多年前城隍爷(木像)一次出巡时,队伍经过西南关的中和街,站在一家门口观看出巡队伍的一位乡姑,忽然看见坐在轿子里的城隍爷在朝她笑,回家后便觉得身体不舒服,几天后便死去了。家里人说是城隍爷看中了他们家的姑娘,将她娶去了。一家人悲伤而无奈。此事立即在潍县各地传开。城隍庙里的道士和执事人员,为了迎合城隍爷的心理,在庙的后殿塑造了一个奶奶像,以示城隍爷正式娶了西南关村姑做夫人。而那位死去的村姑便被埋在了西南关新巷子西头的坡地里。从此,“闺女坟”便成为西南关的一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