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讯 6月23日,我市的一名市民因多发伤医治无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去世。生前他将自己健康的器官捐献出来,用于临床医学治疗和研究。在潍坊市红十字会的协调下,他的肾脏、角膜和肝脏成功捐献。这是我市今年首例器官捐献,他的义举延续了生命,用爱心和奉献使生命得到了持续与传承。 据潍坊市红十字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脏器衰竭患者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目前,我国医院ICU病房每年潜在捐献者约15.4万余名。 “如果每年能动员四分之一的人捐献,就能捐献大约11万个器官,1:30的供需比将会提高到1:3。”这位工作人员说,对某些器官衰竭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每天都有许多患者随着与死神搏斗的煎熬,焦急地苦苦等待着,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患者尚未等到,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多年来,潍坊市红十字会积极主动地开展遗体(组织)、血液、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工作。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卫生部委托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并在全国11个省(市)开展试点。 2011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成为山东省器官捐献试点单位(目前限肾脏)。同年,山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班在我市举办,为我市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 刘晓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