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辛亥老人刘大同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身为清朝知县 率先响应共和
2013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为清朝知县 率先响应共和
   刘大同(时任同盟会东三省支部长)与孙中山及中华革命党各省支部长在日本东京合影。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日本创刊《民报》。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也就几天后,一个脱离清政府的地方性革命政权———“大同共和国”在东北长白山区的吉林省安图县宣告成立。作为新生的共和政体,它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早两个多月,此可谓民国诞生的先声。“大同共和国”的创立者是时任安图县知县的刘建封。刘大同这段历史,应该划归于辛亥革命的一部分,不应被淹没。他反对专制,倡导共和,宣扬大同,其进步意义现在看都不过时,何况一百年前!倘若出这么一道题:封建专制下,谁是倡导共和并建共和政体的第一人?答案不是孙中山,而是刘大同。

投身民主革命,先入华兴会后进同盟会
  《安丘文史资料·刘大同专辑》与安图县《刘建封评传》关于刘大同投身革命的最早记载,有“1905年,刘大同加入同盟会”句。但据笔者考证,在此之前,刘大同已是“华兴会”成员。他加入同盟会,就是因为已是“华兴会”的成员。因为中国同盟会的创建班底,就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的三家联合。所谓同盟,亦即这三家同盟。
  《刘建封评传》则认为“1898年,刘建封加入兴中会”。但是,如果考证查阅刘大同这段人生履历,应该不难发现也是个舛误。
  兴中会是1894年,即甲午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由此拉开了他领导中国革命的序幕。次年即发动了“乙未广州起义”,到1900年也是广东的惠州起义。可见,当时孙中山的兴中会活动大致范围在南方。即便四年后(指1898年),孙中山的“会力”范围也未及我国东北。
  而这一个阶段,刘大同离家“闯外”,尚在燕京搞古董收藏。期间,接触到了孙中山办的《民报》,但毕竟没有史实证明与孙中山及其兴中会成员接触过。只有到了奉天,他在那里结识了也是辛亥革命的另一位大腕级历史人物宋教仁后,才有可能入会。
  经查对,他正是1898年与宋相识。1938年12月,刘大同写了一篇《被难自述》,起首句即是“予为政治革命,垂四十年”。1938年减去40年,恰好是1898年。
  如此说来,1898年他加入的不会是孙中山的“兴中会”,应该是黄兴、宋教仁为领袖的“华兴会”。后三会归一他成为同盟会成员,对孙中山领导的政治革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写了一本《民权释要》,由于至今找不到原著,我们虽不能更详尽的看到该书的政治思想,但据其他阅过的人旁证,这是一本以阅释孙中山言论为主旨的专著。
  《光宣小记》一书作者、曾参加过《清史稿》校阅的金梁也有句:“刘委员常发奇论,谓当仿瑞士例,设独立国,定国际约,各国皆不得侵略,以免后患。其用心善其深且远。”这里的“刘委员”即刘大同(大同曾担任监督国会的委员)。说瑞士好,也是对孙中山言论导向的一种响应。因为孙中山有论:“查民权最发达、最完全者,则为瑞士国。”
  可见,刘大同当时是完全而虔诚地接受了孙中山及其思想,特别是还撰写出专著予以阐述,非同小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同盟会会员写过此类专著。

辛亥革命枪响后,宣称“大同共和国成立”
  《安丘文史资料·刘大同专辑》前言云:“刘大同参加兴中会(应修订为“华兴会”)、同盟会,积极响应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孙中山在日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进行革命活动。”这是正确且符合史实的。据记载,期间,刘大同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廖仲恺、陈其美等交往密切。他在安图任知县之时,经常聚众宣讲救亡图存、革命共和的道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聚集在了他的周围。
  安图革命气氛一时骤浓,大有山雨欲来之势。1911年9月,安图县有家戏园开张,向刘大同求联。他饱蘸笔墨,慨然疾书:“鼓动起四百兆同胞,才算一台大戏;妆扮出五千年故事,真成万古奇观”。这幅充满火药味的楹联,揭开了安图民主革命的序幕。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奉天同盟会辽东支部后,明为安图知县,暗为同盟会会员的刘大同精神振奋,乐不可支,“莅海龙、登长白、竖义旗、于安图”。他以知县和“统带松图两江林、政局军队”的身份,将林军和警察全部召集起来。他站在高台上,发表演讲,宣布安图独立,即再也不受腐朽的清王朝所管了。刘大同性格很急,然而正是这一性格导致了他在东北第一个宣布独立,而且架势拉得很大,宣称——“大同共和国成立”。
  据统计,辛亥革命枪响之后,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仅一个月,全国21个省有14个省宣布了独立。但谁也没敢称什么“共和国”,只有刘大同例外,顿时震惊了世界。刘大同激情满怀,引吭高歌:“桐叶一落天下秋,梅花一放天下春。试问秋兴共多少,毕竟不如看花人。”他为自己改名为“大同”,为三个孙子分别取名为“平民”、“平权”、“平等”,以示自己矢志革命、创建大同世界的政治抱负。
  《光宣小记》书云:“及辛亥革命,刘竟举旗于白山,其名拟曰大同共和国,通告中外,闻者为之一惊,卒以无后继,为省军所败,刘亦南走。此建国小史,实在民国成立之先。”
  安图独立,是刘大同一生中干的大事之一,而且是在中华民国成立的前两月,先声夺人,意义重大。曾流传的“南有孙中山,北有刘大同”的说法,与成立大同共和国有很大的关系。那时他是铁心拥护孙中山,铁心与清政府决战。

屯兵牡丹岭先胜后败,加速清廷灭亡
  刘大同在东北创建大同共和国,振奋了革命党,也吓坏了清政府,责成新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镇压。赵儿巽和他担任四川总督的三弟赵尔丰一样,疯狂扼杀起义军。刘大同无所畏惧,及时予以揭露。他在媒体上发表了《辛亥寄赵尔巽》一诗:
  丰为祸川今被戮,辽东又起勤王军。
  赵家兄弟胡儿狗,忘尔祖宗是汉人。
  诗中“丰为祸川”就是指赵尔丰1909年在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屠杀请愿民众,最终被杀之事。“勤王军”是说赵尔巽妄图挽救清王朝当走狗。刘大同不仅用笔杆子,还拿起了枪杆子,与赵尔巽玩命。他率安图起义军与之决战于长白山牡丹岭。牡丹岭这场战斗十分惨烈。最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清军,刘大同的义军居然凭借风雪狂风之天助,一举将清军赶出了牡丹岭。
  他用诗对当时战况作了记录:
      击贼遇雪
  ——辛亥安图起义败敌军于牡丹岭
  逐寇白山陲,我军酣战时。
  半天大风起,犹闻战马嘶。
  鼓鼙声未歇,血带雪花飞,
  飒飒西风急,仓皇羽檄驰。
  安图胜利,影响广远。很快,奉天的庄和、复县、辽河,黑龙江的东荒之地亦相继效仿,极大地加速了清廷的灭亡。
  只是由于各地是各自为战,第一次遭到失败的赵尔巽聚集了更大的力量,最后逼迫刘率余部南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