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高密三胞胎转眼大学毕业了
2013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密三胞胎转眼大学毕业了
  大学毕业的赵凌霄、赵凌汉、赵凌云(从右至左)三胞胎兄弟背着行李走在回家的路上。



◎当时三人考出616、617、618分的“顺子分”成绩,轰动一时 ◎如今老大将去天津工作,老二要去西安工作,老三继续读研

  四年前,高密市柏城镇小河崖村三胞胎兄弟赵凌霄、赵凌汉、赵凌云以618分、617分、616分的“顺子分”成绩,一起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报2009年6月29日曾作过报道。7月2日,三胞胎兄弟结束本科四年的学习回到高密老家。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三胞胎兄弟,如今学成将各奔东西。据了解,老大赵凌霄将北上天津工作,老二赵凌汉将到西安工作,老三赵凌云则继续在母校读研深造。

三兄弟毕业一起回家
  2日下午,三胞胎兄弟的父亲赵振华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仨儿子回家,心情迫切的他早已去村口张望好几次了。“这么热的天,儿子们坐长途客车回来肯定渴了,我把水倒好,等他们回来喝。”赵振华说。
  下午3时许,赵凌霄、赵凌汉、赵凌云提着行李箱刚走进胡同口,赵振华就迎了上去,帮儿子们拿行李。“老大和老二胖了,老三还是那么瘦。”赵振华说,老三赵凌云从小就比两个哥哥瘦,他和妻子都以为长大了就能赶上哥哥们了,没想到越长差距越大,到现在依然比哥哥们瘦很多。
  见到三个儿子都回来了,赵振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嘴里还哼起了小曲。“爸,这是我们的学位证和毕业证,给您看看。”三个儿子从包里拿出各自的毕业证拿到爸爸面前。“好啊,好啊!盼了四年,你们终于大学毕业了。”赵振华看看儿子们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乐得合不拢嘴。
  记者看到,赵振华家里挂着一幅中堂:三胞胎三兄弟三同学三子齐登科,谢党恩谢师长谢父母谢父老乡亲,横批:胸怀凌云志,心系霄汉情。赵振华告诉记者,这是儿子们考上大学那年,高密一个书法家写的。他没上过学,但他希望儿子们多读书,因为他知道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出息。
大学期间都打工挣钱
  赵振华今年58岁,他和妻子除了料理着家里的9亩农田外,还在镇上的企业打工。兄弟仨都非常懂事,每年暑假回家都会去打工挣生活费。“一般是两个人出去打工,一个人留在家里做饭,要不然中午回家现做饭来不及。”赵凌云说,镇上的私企较多,每个月他们都能挣到1000元钱。
  赵凌霄告诉记者,除了暑假回家打工外,平时他们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大一、大二时我们的功课都比较紧张,从大三开始才打工的。”赵凌霄说,读大三那年,他收购过被子和书,每天早上6时起床,一直到晚上10时才能下班。虽然很辛苦,但是挣钱比较多,一个毕业季差不多能挣3000元钱,足够他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赵凌汉说,大三时,他在学校餐厅卖过饭,每月300元钱,每天还能管两顿饭。另外,他还在学校附近的饭店端过盘子,也跟着大哥收过被子。“我们仨都端过盘子,一天60元钱,从早干到晚,晚上下班回到宿舍,腿肚子都是酸的。”赵凌云说。
从小到大没有分开过
  三胞胎兄弟出生于1990年5月,从小都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老大赵凌霄告诉记者,他们在学习上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三人互不服输,你考第一,下次我一定超过你。他们在柏城镇上初中的时候不住校,兄弟仨一块上学、放学,一块写作业,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就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考大学时,兄弟仨选择了同一所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但是选择的专业不同。“我们仨从来没有分开过,大学肯定也要在一起。当时选专业时,我们都很想选择同一个专业,但是想到后来的就业问题,万一选择的专业不好就业,我们仨就同时被‘一锅端’了。”老二赵凌汉说,他们哥仨商量后决定,老大学石油工程专业,老二学土木工程与工艺专业,老三学化学工程专业,万一谁将来就业情况不好,其余两个还能帮助他。
为前程三人即将分开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老大赵凌霄将北上天津工作,老二赵凌汉将到西安工作,老三赵凌云则继续在母校读研深造。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在一个学校的三兄弟如今要分开了。
  老三赵凌云告诉记者,他们三个都想毕业后赶紧找份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是父亲赵振华觉得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总得有一个读研。这时,两个哥哥已经签了工作单位,只有他刚刚开始找工作,在得知父亲的心愿后,他决定试试保研。“没想到还真保上了。”赵凌云说。
  “我们仨从小就在一起,如今要分开了,还真舍不得。”老大赵凌霄说,以后的道路只能靠自己去闯,不过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他们随时都可以相聚,平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
  赵凌霄还说,他们三兄弟能顺利毕业,多亏了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大学四年的学费是由高密银鹰化纤有限公司的李总和新西兰一位高密籍华人资助的。如今,他和二弟就要参加工作了,挣了钱除了孝敬父母外,还要供三弟读书。同时,他们也要感恩,向帮助他们的人学习,以后多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花絮
同学分辨他们有妙招
  当天,三胞胎兄弟还向记者说起了他们在学校被同学弄错的趣事。
  老三赵凌云说,大一刚开学时,同学们都互相不熟悉,他们哥仨经常被认错。有一次,赵凌云走在校园里,两位同学喊他“汉哥”,喊了几声后,见他没反应,就过来拍打他的肩膀。“我当时不认识他们,他们看我的表情有点奇怪,就没再说话。”赵凌云说,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二哥赵凌汉的舍友,回到宿舍后那两个同学还找二哥“算账”,质问他为什么和他打招呼时,连理都不理,还表现出一副很茫然的表情。
  “我有时走在校园里,就有同学过来问我‘你是赵凌云吗’,或者问我‘你是赵凌汉吗’?”老大赵凌霄说,后来同学们都知道了他们是三胞胎,为了避免认错人,同学们都是先问问再打招呼。时间久了,大家也变得聪明了,除了认他们穿的衣服外,就是看看他们身边的同学是谁,只要是认识身边同学的就打招呼。如果是他们单独走在校园里,同学们打招呼时就会看他们的表情,表情自然的就证明没有认错。 文/本报记者 刘燕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