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潍坊新闻·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玉米苗满是洞,虫咋治不住
车翻后,仨孩子从车窗抱出来
2013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米苗满是洞,虫咋治不住
   村民赵福臣地里的玉米苗叶面上布满坑洞。



◎峡山区日戈庄东村2370亩地严重受灾,喷药多日还不行 ◎专家称,今年二代粘虫是我市近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岞山街道日戈庄东村村民最近真是犯了愁,今年病虫害特别严重,玉米刚种上没几天,往年打一遍药就能控制住的局面,现在打了七八遍农药也没灭掉虫子。“难道是新型病虫害,普通农药治不了?”甚至有村民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当地街办请来的专家防治下,局面已经控制住,但仍会给当地秋收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
农民闹心,一天打两遍农药已八九天
  7月1日中午12时许,在峡山区岞山街道日戈庄东村村支书赵向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片农田,农田里遍地都是小麦茬和收割之后留下的细碎麦秸,玉米苗已经长得七八厘米高。
  赵向江拔了几株玉米苗给记者看,这些种上不到10天的玉米苗,根茎部分已经被虫子咬坏,一些细小的玉米苗只有茎部,仅有的三两片叶子上布满坑洞,越瘦弱细小的玉米苗这种情况越严重。
  赵向江告诉记者,病虫就藏在麦秸里,昼伏夜出。他真是愁怀了,村里总共2370亩可耕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全村300多户村民都着急上火,他已经好几天没睡好了。他东奔西走多方打听,终于在街办的帮助下找到了专家,专家已经来看过了,并且教给了村民防治措施。
  “我今年60岁了,种地种了一辈子,今年的病虫害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十多年没有这样情况发生,我们都以为是新型病虫害,都害怕了。”日戈庄东村村民赵福臣说,村里之前也曾经出现过比较严重的病虫害,而且每年都有玉米粘虫出现,但往年都是打一次农药之后就见效,不像今年,有点控制不住的势头了。“专家教我们喷氯氰菊酯,早上或者傍晚喷才管用,我这10亩地一天就得用一瓶,8块钱一瓶,已经喷了八九天了,还得继续观察,还能再喷几天。”
专家把脉,成灾有原因并非新型害虫
  7月1日,峡山区农林水利局的李志鹏博士到现场查看了情况,并向每户发放了玉米粘虫发生与防治的通知。李志鹏告诉记者,他去日戈庄东村看了之后发现,这就是普遍的玉米粘虫,并不是村民口中的新型害虫,今年之所以屡治不好,有几方面原因。    “小麦收割期比去年要晚,收完小麦后下过一场雨,接着又出现了高温天气,致使玉米粘虫疯狂繁殖和生长。”李志鹏说,玉米粘虫的抗药性增强也是原因之一,往年玉米粘虫鼎盛时期的时候,玉米苗都已经长得很大,玉米粘虫的咬噬基本造不成危害。“前一阵风比较大,导致小麦茬倒伏,也为玉米粘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另外,小麦收获后村民应该立刻喷洒一遍农药,但因为劳动力有限,很难及时清扫虫害。
  有些村民急迫地问他是否有新型快速、喷洒一遍就见效的农药,他给出否定的回答。他说,只要掌握时间,及时喷洒农药,就可以防治虫害,没必要用并且也没有新型农药。
会有减产,掌握属性在早晚喷洒农药
  李志鹏告诉记者,玉米粘虫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等,是具有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等禾谷类秋粮作物,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在一夜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垄断,甚至翻犁耕种。
  这种玉米粘虫的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的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掌握成虫和幼虫的属性之后,村民必须在早晚喷洒农药,每天一次或者两次,在日出之后10时之前或傍晚喷药,效果最好。
  李志鹏提醒村民,这种玉米粘虫的幼虫受惊之后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小麦、玉米共生长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较大,危害就相对较严重。
  此次,日戈庄东村的玉米成苗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

◎新闻延伸
我市发生近30年来最严重粘虫病害
  潍坊市植物保护站李洪奎站长告诉记者,粘虫是国家确定的重大农业病虫之一,具有迁飞性、暴发性、杂食性和危害重的特点。今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粘虫的发生和繁殖,今年二代粘虫是我市近30年来发生最为严重的一次。当前粘虫已开始进入暴食期,对夏播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主要危害套种玉米,直播玉米出苗地后将集中危害,造成夏直播玉米翻种,直接影响粮食安全。
  李洪奎表示,目前粘虫多为三四龄盛期,全市发生面积115.6万亩,昌邑、高密、安丘、高新等地都有。
  “粘虫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粘虫具有潜伏性,温度提高了它可以藏起来,也可以入土,防治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防治时期。”李洪奎告诉记者,不明白的村民也可拨打潍坊市植物保护站联系电话2937858,随时咨询农业专家。

掌握粘虫防治技术,以备不时之需
  李志鹏总结了三条防治技术提供给村民。除了喷洒农药,农民还要了解一些其他的防治技术,以备不时之需。
  1、农业防治: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均匀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灭幼脲5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酸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叶内,既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文/图 本报记者 吴琼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