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建筑业农民工实名管理 |
◎昌乐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一旦发生纠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有据可查 |
|
本报讯 农民工工资清欠一直是基层民生社会问题,特别是每年的重大节假日期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尤为严重。目前昌乐县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领域,为了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加强建筑行业的用工管理,更好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昌乐县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的同时,在建筑行业大力推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从体制上真正做到农民工管理有组织、考勤有实名、工资有记录。 据悉,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主要包括为农民工建立实名制记工考勤卡和进行实名制工资发放,用人单位应建立“农民工实名制花名册”,详细登记每一个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有关实名制管理资料定期汇总,动态更新,准确无误。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所使用的劳务分包班组农民工实名制与工资支付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对农民工实行用工登记、日常考勤、工资支付与发放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掌握农民工用工情况,以防层层分包工程,责任不清,杜绝“以包代管”现象发生。 工作人员介绍,实行农民工实名管理制度,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农民工本人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可以有据可查,同时还能杜绝过去常常发生的分包方虚报农民工数量、截留农民工工资的情况。通过推行农民工实名管理制度将大大减少因拖欠工资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为建筑行业农民工管理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记者 赵春晖) □资讯 寒亭 就业援助用上“一二三”工作新方法 本报讯 今年以来,寒亭区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一二三”工作法,使就业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悉,“一”是坚持“一个重心”。寒亭区人社局紧紧围绕“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体,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援助项目。通过摸底5个街道相关企业了解,有29家企业用工缺口,储备岗位1900余个。同时及时组织企业开展送岗位到村居活动,把合适的岗位信息直接送到村、送到户、送到人。 “二”是实施“两项援助”,即开展技能援助与创业援助活动。技能方面开展了电气焊、厨师、汽车维修等十余种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已组织开展技能培训50次,受训2746人;创业援助通过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实行“培训引领、项目推介、导师帮扶、专家咨询、小额信贷、跟踪服务”推进模式,畅通创业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组织创业培训398人,全区实现新增创业者715人,带动就业2145人。 “三”是实现“三个到位”。即实现帮扶对象到人、推荐工作到岗、跟踪服务到家。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全面的排查登记,通过讲解就业惠民政策,增强求职者就业信心;加强与企业双向沟通,优先组织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建立帮扶联系卡,实行一对一贴身服务,与援助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定期深入援助对象家庭了解工作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刘晓明) 临朐 “三送”活动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活干 本报讯 7月3日,记者从临朐县人社局获悉,临朐县将山东省委组织部牵头开展的“联百乡包千村”活动细化为“送岗位下乡”、“送培训下乡”和“送政策下乡”等“三送”活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0人,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人,扶持贫困农民创业150人,带动农民就业480人。 据悉,此次活动在临朐县寺头镇、柳山镇下辖的30个省级贫困村开展。为了保证“送岗位下乡”活动的质量,临朐县人社部门邀请了12家效益好、用工缺口大的企业与这些贫困村结成就业帮扶对子,同时配套开展了“送培训下乡”活动,帮助村民提高技能水平,实现素质就业。 为鼓励扶贫村农民自主创业,开展了“送政策下乡”活动,为150名有创业愿望的村民提供了创业“1+3”服务,帮助他们落实了创业场所,为他们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750万元,手把手引领他们走上创业之路。 临朐县人社局的“三送”活动做到实处,目前,这些创业成功的农民又顺利带动48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走上了就业岗位。 (记者 赵春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