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电国家发改委7月2日证实,正在对包括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等多家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 掌握操控价格证据 据悉,国家发改委已掌握部分企业操控价格的违法证据。为维持市场高价,有的涉案奶粉企业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奶粉的经销商,直接进行罚款;有的公司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的经销商和零售商给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货等处罚;有的涉案公司告知员工他们的价格控制行为违反《反垄断法》,要谨慎操作,不要书面沟通,避免留下文字证据。 反垄断专家认为,这些涉案公司的上述做法排除、限制了奶企的价格竞争,抬高了奶粉的价格;削弱了品牌产品间的竞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据介绍,如果被反垄断部门确认违反《反垄断法》,违法企业可能面临这些企业年销售额1%到10%的罚款。 从披露的反垄断调查名单中,除了合生元外,其他的品牌均为洋奶粉企业,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都是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成绩较好、价格较高的洋品牌。 证据表明,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达30%左右,已涉嫌价格纵向垄断。 洋奶粉毛利超四成 乳业协会相关人士坦言,很多进口婴幼儿奶粉在国内的价格要比国外高出3到4倍。有些奶粉成本基本不会超过100元,但出售价格却高达800元,洋奶粉毛利率超过40%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洋奶粉价格节节走高的理由,不是推给成本涨价就是声称关税上调,有的还以配方更换和更换包装的方式涨价。然而,这些都并非洋奶粉涨价的真正原因。在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多年来信心难以重建的大背景下,掌握了市场定价权的洋品牌想涨就涨,国产奶粉为了“不掉价”只得跟风涨价,由此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 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介绍,与国内相比,国外乳业饲养成本并不会更高,统计显示,近段时间以来,全球原奶均价并没有呈现明显上涨趋势,饲养成本也有所降低。 一家外资品牌奶粉的工作人员坦言所谓的“配方和包装更换”,其实是一种以“超高端”替代“高端”、不断刺激市场的营销策略。 乳业协会专家向记者表示,婴幼儿奶粉是每个婴幼儿成长必需的产品,要从根本上解决婴幼儿奶粉价格偏高的问题,国家应该将奶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规定生产企业在成本上加成一定的利润,来限制婴幼儿奶粉价格偏高的问题,这种方法也在国外一些国家实行。 乳业专家宋亮指出,发改委可通过对乳企处罚及通过一定手段限制价格的方法来打击洋奶粉价格垄断的行为,但后者的可能性不大,发改委更可能采取前者,而此前发改委曾多次就奶粉价格等情况约谈洋奶粉企业,最终不了了之,这次恐怕也不会有太大动作。 欲重塑消费者信心 此前,为了规范国内的奶粉市场,国家多部委动作频频,对净化市场、提升品质和消费者信心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之间的“较量”,事实上是一种信任度的较量。要重塑消费者信心,必须提升企业诚信度,而从长远来看,还要从提高奶源质量和产量两方面入手提升国内乳制品竞争力。一方面,提高我国奶牛饲养水平,提高养殖技术,加强现代化专业管理;另一方面,逐步淘汰一些小散户,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大型牧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