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6版:青州读本·人物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捐肾不成,女儿嚷着卖肾救妈
2013年07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肾不成,女儿嚷着卖肾救妈
  孟凡华在给妻子杨娟按摩。



王府街道38岁的杨娟患尿毒症苦撑七年债台高筑
  家住王府街道五里堡村的杨娟今年38岁,这么年轻的她已经被尿毒症折磨了七年之久。在杨娟生病的七年里,丈夫孟凡华始终对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作为杨娟,被丈夫感动着的同时,也为了另一个理由坚强努力地活着——多陪懂事的女儿几天,多看她几眼,希望能够看她长大、结婚、生子。而杨娟和孟凡华仅有13岁的女儿孟洋,竟然多次要求给妈妈捐肾,得知自己不符合捐肾条件后,她又要求卖肾赚钱救母……7月1日,记者来到杨娟的家中,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家庭的悲伤和温情。
发病 确诊时肾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6月30日下午,记者赶到杨娟的家时,她站在门口迎接着。记者看到,杨娟皮肤发黄、脸色憔悴,头发蓬松着,瘦弱的她用手扶着屋门站立着。
  “这么大个人现在才80斤,身子很虚,一点小石头都能把她绊倒,你看看这是前几天刚磕的。”孟凡华抬起妻子的胳膊让记者看,杨娟的胳膊上有几处擦伤,已经涂上了消毒药水。孟凡华又指着妻子胳膊上的针眼跟记者解释说:“这都是做透析留下的。”
  杨娟生病前在一家照相馆工作,丈夫孟凡华自己经营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闲暇里夫妻俩还养了些鸭子贴补家用,唯一的女儿孟洋乖巧又懂事,三口之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温馨幸福,让人羡慕。
  直到2006年,杨娟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对劲,“一天到晚老是觉得身上没劲儿,眼睛也总看不清东西,其实那个时候已经就是糖尿病了。”杨娟对记者说,“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觉得问题不大就没去医院检查,自己到诊所拿了点药吃,这才耽误了。”
  “慢慢就发展成眼底出血,眼睛彻底看不见了,这才去医院检查。眼睛做了手术,但肾已经不行了,后来确诊是尿毒症。”丈夫孟凡华一边说一边使劲地搓手,他说自己很后悔,“后悔没早带她去医院,早点查出来说不定就能治好了。”
  “那个时候农村里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糖尿病,也没有防范意识,现在随着宣传的多了,大家懂得多了也就知道了。唉,我这个病发现的晚,查出来的时候肾功能几乎就全部丧失了,只能做透析。”杨娟说话声音听起来很弱,她说自己现在没什么力气,身体总是很乏,但她尽量多起身走走多动弹,坚强的她平日里能坐着就不躺着。

治疗 高额花费使得家里入不敷出
  杨娟是从2008年开始做血液透析的,到现在已经做了近五年,这五年的时间,每到要做透析的时候,孟凡华就会骑着摩托车把妻子送到潍坊益都中心医院血液科,然后自己回家看店,估计快做完时,再骑车去把妻子接回家,风雨无阻。
  “现在一周要做三次血液透析,基本上隔一天就得去一次,我们是周一、周三、周六去,时间都固定了。”孟凡华说,“血液科的医生、护士都很熟了,都很照顾她。因为一次透析就得四个小时,要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时间还会更长,我即使在那儿等着也帮不上什么忙,回来还能多干点活,所以一般就是把她送下就自己回来,到点了再去接她。”孟凡华告诉记者,他们家离医院不远,骑摩托车大约20分钟就到了,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人都很好,让妻子一个人在医院他也很放心。
  尿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定期做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但是肾源的缺乏使得多数尿毒症病人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孟凡华说,一个月光是做透析的费用就得一万多,由于尿毒症引起的并发症很多,妻子还得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幸亏之前买了份商业保险,透析的钱保险一个月能报八千左右,但是加上买药什么的自己一个月还得付至少三千。而且每年都会住院几次,都需要钱。”
  “现在骑摩托车的不多了,所以生意一直也不好,都是些熟人来照顾照顾,而且今年又赶上禽流感,养的鸭子行情也很不好,好的时候一年能赚两万元左右,今年还不知道怎么着呢,走一步看一步吧。”孟凡华皱紧眉头盘算着今年的收入,他说,“这几年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元了,可还是不够,挣的根本赶不上花的快。”
  “他照顾了我这么多年,虽然我们俩是夫妻,但我还是很感动……如果有机会,我要好好谢谢丈夫!”杨娟说起丈夫这几年受的苦,眼泪含着泪水。
感动 年幼女儿吵着要给妈妈捐肾
  医学上普遍认为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肾源极度稀缺。目前全国每年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仅有5000余例,大约每150名等待换肾的病人,只有一人能得到肾移植的机会。孟凡华说,自己和家里的老人都想过要给妻子捐肾,但是无奈所有人都不符合条件,“人家要求捐肾人必须身体健康,但我们家里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只能等肾源。”
  从谈话中记者发现,虽然身体虚弱,但杨娟精神还不错,尤其是谈到这几年她的治疗过程时也能主动向记者介绍,她跟记者说:“我做透析已经五年了,很多之前跟我一起治疗的人都熬不住去世了。”在采访中,当记者提及他们今年刚上初一的女儿孟洋时,一直坚强的杨娟突然就忍不住低声哭了起来。“我努力活着就是为能多看孩子几眼,看她长大看她结婚生子。只怕是看不到了。”杨娟数着指头算,女儿孟洋今年才13岁,等她长大成家最少还得七八年,“七年,太长了。”
  说起女儿,夫妻俩一直低沉的情绪好像突然就明亮了起来。“孩子很懂事,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上下学,从不用人接送。10岁就能自己做饭了,现在不但经常在家洗衣做饭,还给她妈洗头洗脚。”孟凡华说自己的女儿比同龄的孩子都懂事儿,但这些年他的精力都在妻子身上,“从小也没督促孩子的学习,没辅导过她功课,反倒在别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她却在干家务,她现在成绩也不太好,觉得很对不起她。”
  孟凡华告诉记者,孟洋很懂事,去年学校放假她非要出去打工,他劝都劝不住,“十多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去给人家拧了一上午瓶盖,挣了两块钱回来,下午就不让她去了。”杨娟说当时她见了孩子拿回家的两元钱特别高兴,为自己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
  懂事的孟洋,曾经多次跟父母说想给妈妈捐肾,这让孟凡华和妻子既惊讶又感动。“不知道她从哪儿得知换肾能治她妈的病,可能是我们平时说她偷听到的吧。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吵着要给她妈捐肾,我们跟她说年龄太小的不能捐,她说不让捐就去卖肾换钱给她妈。”孟凡华提起这些事时眼睛里泛着泪花,在一边的杨娟早已泪流满面。
◎爱心救助
本报热线为您搭桥
  孟凡华的家就在他开的摩托车修理店里面,记者看到,他们家中几乎没有摆放什么家具,一张茶几、一张联邦椅、一个木柜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外面的门头房里全都是摩托车修理的配件和工具。
  高额的医疗费已经将孟凡华压得喘不过气来,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命就靠透析维持,透析就靠钱维持。”
  孟凡华告诉记者:“王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们多次来帮助过我们,政府和学校对孩子也很照顾,常常关心孩子的学习,还送些学习用品。可是透析是一比巨大的花销,每年还有额外用于治疗并发症和住院的费用。”
  本报在此呼吁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坚强的家庭,如果您也希望这位母亲能亲眼看到女儿成家立业,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3279110,我们愿意同您一起守候希望。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潘书
◎新闻链接
尿毒症透析治疗 最低年付六百元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潍坊市社保中心获悉,为了让更多尿毒症患者获益,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谈判方式,确定了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的定额。参保人员在选择的包干定点医院治疗的,个人负担一年内最少为600元。
  据了解,在一个医疗年度内,尿毒症患者透析费用个人负担分为三个等级:三级医院为3600元,二级医院为1200元,一级医院为600元,其余费用由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
  尿毒症透析治疗费用政策将进行调整,参保人员自愿从尿毒症透析包干定点医院范围内选择1家定点,选择其他医院透析的,仍按照原“门诊特殊慢性病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病种的管理办法执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