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雁痴”邱明功画雁背后的心路历程 每年暖风吹拂的阳春,或霜染丛林的深秋,雁阵北飞南归的日子里,总有一位身材高大目光深邃的北方汉子伫立野外,凝结双目迎送飞过的雁队,直到夕阳西下。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扑进狭窄的画室,将雁们迎着朝霞夕阳悠然飞翔的身影落到画纸上,或展开想象力,描绘大雁月色下戏水的迷人景象。 他还曾追着雁们的踪迹,跑到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松辽平原……躲在草丛里,用望远镜,冒着虫咬蚊叮,痴痴地陪伴雁们度日月;有时灵感一来,深夜里也从床上爬起来,铺纸研墨,做什么呢?留下梦中的雁姿雁形。 由此,他得了个怪异的绰号:雁痴。而全国书画界都知道青州有个画雁的高手,他就是邱明功。 入行: 受父熏陶爱涂鸦 几十年来未辍笔 邱明功1956年出生在文化底蕴丰厚的千年古城——青州,老家是青州西南大山区的庙子镇长秋村,父亲邱乐亭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在临朐师范、青州文化馆等教育单位任职,写得一手好柳体书法。邱明功自幼受父亲的熏陶,酷爱书画,并在父亲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绘画爱好。 1974年,高中毕业的他和三十多名知青到普通公社南普通村上山下乡,在公社砖厂里拱小推车,往砖机上运土,天天累得死去活来。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消磨掉他的绘画爱好,别人休息的时候,他用粉笔在墙上画画,画的人物形象逼真,表情传神,得到大家的好评。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邱明功的努力使一系列的幸运降临到他头上。他当年在砖厂干了半年后,因绘画才能,被抽调到队办初中教美术,很快又被公社抽调到阶级教育展览馆,绘制政治题材展览图画,一画就是一年。 1976年,邱明功应招入伍来到当时的昌潍军分区,迎来了他绘画创作的新天地。由于电影放映队缺绘画人才,他被军分区领导特批到电影队,下连队放映之余,从事幻灯片、电影海报、部队宣传栏的美术创作。这一时期的部队生活,锻炼了他的体质,更夯实了他的绘画基础。《军魂》就是邱明功这一时期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在1979年济南军区美术展上,获得一等奖。 1980年,邱明功从部队复员,到益都县体育局工作,先后任教练、副校长。一直坚持业余艺术创作,主攻花鸟、人物、山水,一画就是十五年。为提高自己的绘画创作水平、鉴赏水平,开拓视野,他先后拜国画大师史国良、林凡、田园为师,并受到齐白石入室弟子牛继朴的悉心指教,还到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专业学习一年,这使他的创作水平迅速提高。他画的人物画栩栩如生,山水画大气深远。尤其他的葡萄画工笔兼写意,绿如翡翠,紫如玛瑙,虬枝盘曲,构思独特,田园意境浓厚,深受书画家赞赏和书画收藏家的青睐。其它的花鸟画如《荷塘有声》、《报春》等,立意清新高雅,花瓣粉嫩、薄如蝉翼的质感跃然纸上,色彩浓淡对比强烈,田野风情扑面而来,大自然气息浓郁,给人充分思考的空间。 识雁:被大雁故事感动,为写生风餐露宿逐雁群 国画花鸟题材众多,邱明功为何对大雁情有独钟呢?这源于他读过的一个故事。一名大雁保护义工原来是猎雁的,曾经射杀过两只落单大雁中的一只,另一只凄呕哀鸣,不肯飞去。第二天他再来到那里,那只雁还在天空盘旋,第三天又是如此,直到累死在那里,他被这只大雁所感动,就厚葬了它。他知道大雁都是一夫一妻制,其忠贞程度甚于鸳鸯,却不知道它们会忠贞到以命相随。从此,他成了一名大雁保护义工。邱明功就是看了这篇文章后,在1990年萌生了以画笔表现大雁形象的念头。 邱明功广泛浏览鉴赏古代大家现代名家的大雁作品。为了勾勒雁的千姿百态,不仅在大雁候迁的时候观察天空中的飞雁,还专门买来望远镜、照相机,背着画夹,野外生存物品,追随雁队,走南跑北,到大雁的栖息地近距离观察。万木萌发的春天,芦花飞絮的秋天,邱明功都潜入芦苇滩头,戴月披星,甚至通宵达旦,全然不顾凉气和湿气的侵袭,浑身被蚊虫叮咬起一个个大包也浑然不顾,反复揣摩、领会,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留下大量写生习作。他“落魄”的生活,让媳妇心疼的直叹气,劝他别去了,在家里凭着想象画。他笑着说:“郑板桥胸有成竹才画好了竹,我不了解大雁,怎么真实地表现大雁?” 邱明功白天想的是大雁,夜里梦的也是大雁。为此,圈里人称他为“雁痴”,后来,社会上的人也称他“雁痴”,他也乐呵呵地应答着。 画雁:运用小写意手法,雁群形象生动寓意美好 就在邱明功积累了大量的写生习作之后,一系列以芦雁为题材的小写意国画作品在他的笔下诞生。 邱明功竭力塑造自然意境与人文祝愿的高度契合,如《五福降鸿运》,五只芦雁在红日初升的早晨相互追逐着飞上天空,身姿精壮干练,充满活力,喻示着社会的欣欣向荣,人精神状态的蒸蒸日上,多种解读,多种意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春夏秋冬》四条屏,截取芦雁一年四季中嬉戏、觅食的生活场景,表现芦雁鲜为人知的精神状态,暗喻人文社会的高度和谐,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天地和谐图》则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大雁世界大场景,在一轮红日冉冉东升的背景下,荷花、芦苇丛里的大雁们,有的引颈仰头,有的振翅舞蹈,欢迎一群新伙伴们的到来。远道而来的大雁,正徐徐落脚,精神抖擞,用独有的舞姿,上下翻飞,应和地上的伙伴们,体现出雁世界的祥和欢快、其乐融融,寓兴人类社会的美好善良。画面中的上百只大雁在画家妙笔勾勒下,一雁一形,神态各异,雁们内心共有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 痴雁: 如琢如磨费思量 画雁十年终有成 正是由于如痴如醉的劲头,邱明功在画雁方面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工笔表现刻板呆滞,大写意难免夸张失真,他运用小写意手法,兼工笔素描,体味“遗貌取神”的精妙,大胆落墨,常常把芦雁置于旭日喷薄、月光皎洁、芦苇摇曳、涟漪泛秀、白雪皑皑等不同的环境中,芦雁的喙间、足部略施赭黄,墨彩和谐统一,效果如万绿从中一点红;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而有之,芦苇摇曳,水草萋萋,雅淡有致,格调清新;运用比兴手法,揭示作品寓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融入美好的人文祝愿。他笔下的芦雁千姿百态,洒脱飘逸,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如诗意画,如画中诗。 十年磨一剑,“雁痴”邱明功的小写意雁画作品渐渐名声鹤起,走进省城、走进首都、走遍大江南北。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家》、《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等多部画集,被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友人收藏。 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雁归图》获2002年全国“将军杯”美展优秀奖;2006年中国书画家协会举办的“盛世中华”画展中,作品《鸿程万里》荣获一等奖;《翱翔》获2007年全国“新北京、新奥运”美展银奖,《鸿图》获2008年全国“奥林匹克之旅”美展金奖,并被组委会收藏;《南飞雁》在2008年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美展中,被评为“金奖”并获“艺术创作奖”…… 邱明功创作之余,常常陷入思索中,他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画面的写实画面的俊美,也不仅仅是笔墨的精妙,更要融入富于内涵的人文社会精神表现。好的作品,必须有明确的创作导向,那就是关怀社会、关爱人民,探索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再配合精湛的技艺,才能创作出被社会理解、关注的优秀作品,得到受众的喜爱。 他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沉下来,调整状态,学习借鉴古人及当代雁画大家的优秀特点,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潜心创作出贴近时代关注社会民生的作品,他下一步的打算,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北京发展,完成画雁的朝圣之旅。正在创作的《千雁图》(暂名)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即将完成。 马汝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