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作者在青岛留影。 1976年,作者在青岛给战友们上美术辅导课。 1978年,作者(左二)与战友在青岛合影。 1980年,作者(中)与战友在青岛合影。 1972年,作者(左二)与战友在青州合影。
1978年,我所在的部队驻青岛,当时所在部队的三连驻淄博淄川北的四角方村执行任务,我到该连去了解情况,在那里住了十几天。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叫邹光瑞,这位老人能诗善书。 诗书相交有缘人 这个村子位于一座山的北边,是一个约百余户人家的小村,三连住在村中的农户家。村前的山北坡就是他们执行任务的战术训练场。连队安排我与一位小战士同住一家,这位小战士叫王泽起,枣庄人,是一个纯朴、干练、惹人喜爱的小伙子。 工作之余,我问指导员,村中有没有善讲故事的老人,以便抽空去拜访。他介绍说:“八班住的那一家有一位老人,听说有文化,但他很少跟战士们交流,具体情况不了解。”晚饭后我让小王去叫三排长任强,同他一起到八班住的这一家。 暮霭中的乡村显得格外宁静,空气中飘溢着庄稼的芬芳,我跟三排长走进一户农家,这家有五间堂屋还有东西厢屋。八班住在东厢屋。不大的小院中还用石头垒了一个小小的假山,旁边一丛翠竹,虽简朴却也别致,可见主人的雅兴。 这个家庭共六口人,一位老汉,儿子、儿媳和孙女孙子。老人高个头,粗壮魁伟的身材,年逾八十。面色红润,慈祥的脸上流露出宽厚与谦恭。我们到了他家后,一家人都热情地忙活着。大孙女小芹是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大姑娘,在学校里当教师,她忙着给我们倒茶,小孙女小玉忙着搬凳子,让我们喝着茶与老人说话。 老人叫邹光瑞,很和气地询问我们“府上是哪里,台甫怎么称呼?”,三排长自我介绍说:“我姓任,叫任强,任务的任,坚强的强。”不想这位山村中的老农竟顺口说:“好啊!任强者,任重而道远,志气之高强也。”我们不禁相视一笑,暗想这位老汉有些迂腐,并不一定有多高的文化。 望着院中的翠竹假山,我开玩笑说:“大爷,你家收拾得很雅致,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呢!”老人哈哈大笑说:“哪里哪里,竹椽茅舍远比不上一个稻香村呢!”听了他的话,我们顿时油然生敬。我随意提到大观园不过是赞美他家收拾得好,也有意寻求共同的话题,不想他竟顺口说出大观园中最普通的一处景观。当时农村读过《红楼梦》的人很少,老人的答话却说明他对《红楼梦》是很熟的。 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在沙沙的雨点声中,一家人赶紧忙着收拾怕淋的东西,邹老不让我们干,领我们到他屋里坐,这时七班长赵建洲也过来了,他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听说我们在这里就赶来凑热闹。 邹老的屋里有一张旧三屉桌,桌上有笔砚,谈了一会儿后,我们请邹老写几个字让我们开开眼,他很爽快地提起笔,略加思索随手写下了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挥洒流畅的行书,脱俗的诗文令我们叫绝。三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我才意识到邹老绝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农,他的文化功底是很深厚的。兴致正浓的邹老请我们也写一写,我们推辞再三,邹老执意说:“写不好有啥关系?文人相交纸半张呀,相互学习嘛!”推辞不过,我让赵班长先写,赵建洲沉思片刻写了一首诗: 晚风轻摇庭前树,细雨滋润阶旁花。 邹公挥笔书豪文,待客更胜龙井茶。 邹老看罢哈哈大笑,赞其即兴作诗别有风格,尤其后一句更佳。又提笔对个别字句作了修改,便催我写。于是,我也提笔写下了四句: 开卷欣喜读华章,劲笔流芳书行行。 诗文不减当年锐,茶罢重吟有余香。 邹老看罢兴致更高,接着提笔写下了两句:出口成章联佳句,挥毫落纸起云烟。 其嬉笑之容,放浪形态使我们感到他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谈起民族文化,他竟滔滔不绝,谈蒲松龄、鲁迅,谈郭沫若、臧克家,谈古典名著,其中《红楼梦》一书,他说自己年轻时曾读过多种续本,有一个续本说贾宝玉后来到南方做官,与林黛玉白头到老,认为这种结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但这个续本如今已无处可寻了,也是红学的损失。 他见解独到,使我们深受教益,我赞叹他学识的渊博,他却谦恭地摇摇头说:“过奖过奖,所知之一二不过道听途说罢了。” 经过半夜的交谈,我们才知道,老人年轻时曾在部队当过文职军官,后来回乡当了私塾先生。 夜间畅谈话题多 邹老白天要上山割草放羊,我们不便去打扰他,只有在晚上才能去找他。 第二天晚上,我与赵班长又去邹老家,见面后他感慨地说:“昨天晚上你们来玩,高兴地我半夜睡不着,唉!多年没这么高兴过了!部队来了,虽然家里住着一个班,他们忙他们的事,我也不便和他们闲聊,你们来了,使我重新得到了以文会友的欢乐,昨晚睡不着,又写了几句,以和昨天晚上二位的大作,表达我的心情。急就之章,不敢谈文采。”说完,他拿出了一篇诗稿,是“七律”: 十年辛苦对青灯,浩气养成万丈虹。 笔架山头腾彩凤,砚池波内起文龙。 得志欲为天下雨,论交犹由古人风。 马赵之才堪称赞,军旅增辉大功成。 其内容虽是鼓励我们的溢美之辞,然其文思聪敏却令我们敬佩不已。 此后,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去找邹老聊天。请他讲故事、传说,成为我这次下连队的意外收获。 邹老给我们讲了不少故事和传说,常常是闲谈中随意引出故事。谈到我是诸城人,他说:“你们诸城可是了不起呀,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乾隆年间诸城的窦光鼐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一日随乾隆骑马于京郊春游,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乾隆感叹万木争春之景色,命窦光鼐即景吟诗,窦光鼐顺口吟道:君王马上要诗篇,李白诗中借一联。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乾隆赞其才思之敏说:‘卿可为东阁大学士。’窦遂下马叩头说‘谢主龙恩’,后窦即有此称。” 谈起做人要谦恭知礼,邹老又讲道:“清末桓台县有一私塾先生,一日下课后独坐,忽一过路客人入,求借宿一宵,先生心甚不快,又不便推却,便让其在耳房地下铺草为床歇脚,不让其入正房,以恐辱其文雅。当时学生家长送酒席与先生,摆好后,见客卧耳房,即问是何人,先生不屑地说:‘是过路借宿的。’家长遂请此人起,邀入共饮。先生面露不满,又不便阻止,仅以冷眼视之,过路人竟不推辞入坐主位,主人问客人的家乡,客人说:‘地名不易记,名字或许好记,我名叫张献一。’张献一是当地有名的学者,著述甚丰,教书先生听到这个名字大惊失色,顿时离席伏地叩拜说:‘久闻老师大名,无缘得见尊颜,学生读尊师的文章才识得几个字,今有眼不识泰山,冒犯尊严,望师恕罪。’张献一斥曰:‘你夜郎自大,不知礼仪,非礼路人,是无知缺德之辈,不配杏坛任教也。’那先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当夜卷铺盖而逃之。” 这类有趣的故事他顺口道来,一边摸着苍白的胡须,一边慢条斯理地侃侃而谈,使我们听得入迷。 他讲了不少故事,以上仅举二例。邹老的村离蒲松龄的村子不远,蒲松龄对这一带自然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邹老讲故事也习惯于之乎者也半文半白的表述,不似一般老农,大有学究之风。我想,邹老讲的故事在他后半生的年代是被斥之为“封资修”的,不可能像蒲松龄那样自由地写下来,否则,说不定邹老会成为蒲松龄第二呢! 道不尽思念之情 有一天晚上我参加连队的会议没去邹老家,第二天晚上去他家,刚进门邹老的儿媳就说:“马干事,你可来了。俺爹从今天早上就叨念你,说不知你为什么不来玩了,又让我去问许班长……”我笑着说:“我不过就是昨天晚上没来吗,这不,今天又来了!” 有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邹老的儿子,他对我说:“今天俺家里找人修房子,中午请他们喝酒,我想请你来家一起喝。可我爹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不懂事,说你是‘宾’,修房子的人是‘下客’,怎么能宾如下客呢!”我忍不住笑了,想不到老人是那样讲究,对我竟是那样厚爱。邹老的儿子又说:“俺爹嘱咐了,你走之前一定请你来家做客。”这份盛情使我感动,但还是以纪律为由坚决谢绝了。 在这个连队住了半个月,期间,有一天村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山洪,水漫全村,全连官兵冒雨战山洪,筑堤坝,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军民关系更密切了,邹老对此事赞不绝口。赵班长还根据这件事编写了两个文艺节目,在军民联欢晚会上由连队演唱组演出了,效果相当好,受到了全村群众和官兵的欢迎。 在离开这个连队的前一天晚上,我到邹老家去告别,并带去了我写的一篇类似赋体的文稿,虽不成文,却抄写得很工整以表我的心意:“淄北有邹老兮文笔精通,年迈古稀兮尚鹤发丰容……同觅小诗兮雨夜临窗共写……以文相交兮老少忘年,虽蒙教短暂兮足慰平生!” 老人看罢,手舞诗稿,高兴地像个孩子。感慨地说:“好啊!你可给我留下珍贵的纪念了!”嘴里还不住地叨念着鼓励的话:“好!好!文情俱佳,俱佳!”当晚叙别,老人紧握我的手依依不舍。 回到军营后我给邹老写了一封信,感谢他对我的教诲。不久,他即回了信,信中称我为“新义少兄”,并像初恋情人般地记着离别的天数,令我深受感动。信中说:“自离别至今日已二十五日矣,余正闷坐,怀思与少兄对坐倾谈之趣,感慨良多,寂寞难当,正值此困境,忽来祥云一朵,如获至宝,开封阅之,欣然如面。知您回营后诸项工作繁冗,思您柳营虎帐之劳艰辛甚焉……此次少兄来,结识老汉,有损无益,歉疚甚矣……人虽居两地,怀念却一心……” 后来,因部队调防等原因我与邹老也失去了联系。与邹老再也没见过面。 每当闲暇时,我似乎又听到了邹老那爽朗的笑声,看到了他背着草筐、牵着两只羊向山上走去…… 本版撰稿:马新义 马新义,男,诸城市人,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1964年入伍,在部队长期从事文艺工作。1983年转业到潍坊市文化局,历任文艺科科长、文艺创作室党支部书记等职。创作的电视剧《我们的连长何万祥》、《雨中情》由山东电视台录制,另有文艺评论、散文、诗词等多种,并多次获奖。
编后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经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蓦然回首”栏目与您相约,刊发与潍坊有关及潍坊籍人具有深刻内涵的回忆文章,尤其欢迎普通人参与潍坊重大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文章要突出个人视角,风格真诚,不掩饰,不虚伪,字数在3500字左右,并附4-5张老照片。同时,刊发反映潍坊重大历史事件的组照,每版尽量突出一个主题,要有故事性、可读性。欢迎广大读者赐稿!投稿邮箱:wfwbmrhs@126.com。热线咨询:150952490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