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4版
人物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身患尿毒症是朱佩佩。 |
|

|
|
24岁的朱佩佩因病从中国海洋大学退学,重返校园成最大心愿 二十几岁,原本是生命中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一段韶光,原本是充满理想、对生活无限憧憬与热爱的美妙年龄。而对于诸城市舜王街道高铁社区小王门村的24岁女孩朱佩佩来说,却享受不到这样的美好生活。她有的只是与病魔抗争的疼痛与挣扎。即便是这样,重返校园继续上学完成学业,是她心里最大的愿望。 患病数年确诊尿毒症 早在2008年,在诸城一中读高二的朱佩佩便经常出现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 2010年,因病情加重,朱佩佩休学在家自学,凭着顽强的毅力,翌年,朱佩佩以总分628的成绩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学习金融专业。2012年夏天暑假,朱佩佩因一次高烧,身体出现了极大不适,并昏厥了过去。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诸城市人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肾炎已经转化为尿毒症。 这一结果无异于晴天霹雳,使原本贫困积弱的农村家庭更不堪重负。朱佩佩也不得不从中国海洋大学退学,在家休养。从此,开始了她漫长的治疗、透析、血滤的生活。 高额医药费无法承受 大学梦对这个天真的女孩来说,已变得遥遥无期。每周一、周四是朱佩佩固定到医院透析的时间,但医生说她的病情已经加重,建议她每周应再加一次透析。但鉴于实际情况,现在只能保持着一周两次透析,维持着生命。 朱佩佩的父亲朱焕东谈起女儿的病情,不禁黯然落泪。现在,朱焕东为了女儿每周的透析,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村委为照顾这个家庭,给朱佩佩的母亲找了一份给一家机械公司临时做饭的工作。 “每次透析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透析一次大致400多元,药费1000多元,血滤每次1000多元,还有营养费及其它费用。”朱焕东说。如今,这个家庭已家徒四壁,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过了,也借怕了。 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巨额医药费对这个月收入还不到3000元的家庭来说,就如同一座大山无法承受。
承受折磨喝水成奢望 在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身体的痛苦也非常人能想象。贫血、高血压等并发症接踵而至,药物的强烈刺激使她极度厌食,身体浮肿,半年瘦了40多斤。病重时,会有抽风、昏厥的病状发生,去年最厉害的一次,正在病床上吃枣的朱佩佩,突然昏厥过去,丧失意识,将舌头几乎咬断,血流不止,半枚枣核尚在嘴里。直到挂完吊瓶后,朱佩佩才醒来,因心疼花钱,舌头也未进行缝合,有一段时间舌头因溃烂,几近不能说话。 在朱佩佩左臂手腕下方,一处疤痕赫然可见。这是医生给她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遗留下的标记,每次粗大的针管注入胳膊,历经一次次的针扎,也已结成为了硬痂。 喝水对于正常人来说再正常不过,而对于朱佩佩来说却是一种奢望。肾衰竭不能喝太多水,渴的时候只能吮几滴润一下嗓子。 谁来成全她的大学梦 在朱佩佩患病期间,诸城一中与中国海洋大学曾组织过募捐活动,也有当地民政局、社区、工商联等单位、领导给予过关心与帮助。最令人感动的是高新区一名68岁的老人匿名给她捐献2000元钱,老人是一名退休清洁工,他还鼓励朱佩佩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记者在临行前,朱佩佩的父母还不断的感谢那些一路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当记者感受到朱佩佩渴望继续重返回校园上学的眼神时,心中五味杂陈。 微风化春雨,当大家将言语转化为行动的时候,也许你的无私与爱心会拯救一个垂危的生命,成全一个家庭的幸福,书写爱之永恒。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郑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