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31807元,比我市高2152元 ◎对于人均存款数据不少市民并不看重,称没有可比性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31807元。我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情况如何?有没有达到“全国标准”?7月1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733.02亿元,按照常住人口921.6万人计算,我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965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的“潍坊标准”,一些市民称没有可比性,自己觉得幸福就好。 ◎数据调查 我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较全国低2152元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42.94万亿元,以全国13.5亿的人口数计算,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31807元。7月17日,记者通过查阅潍坊市金融统计月报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各项存款余额为4981.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733.02亿元,比2012年底(2459.05亿元)增加了273.97亿元。 当日,记者从市统计局综合科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我市常住人口为921.6万人,据此计算,目前全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9655元,这一数字较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低2152元。而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459.0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6682元,与目前相比少了2973元。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的“潍坊标准”一出,针对不同职业的人群,记者分别进行了采访,通过个人收支和消费情况的调查,反映了一部分市民的储蓄存款情况。 ◎市民声音 市民并不看重数字 “姚明和潘长江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九六,你能说潘长江高吗?”市民刘先生打趣道,人均存款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没有可比性。“富人不会让闲钱在银行‘躺’着,他们肯定会去投资,银行存款数据并不能反映他们真实的经济情况。”刘先生说。 家住奎文区松鹤园小区的刘女士则表示自己“拖了潍坊人民的后腿”,但她同时也表示,对于这一统计数据,她并不在乎,“不管存款多少,只要过得开心就好。”刘女士说。 李安逸 25岁 企业职员 刚工作不久还得“啃老” “现在就是倒贴钱。”去年刚毕业现在奎文区一家广告公司做初级平面设计工作的小李月工资仅为1500元。得知我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将近3万元后,他直呼自己“不争气”。小李告诉记者,自己目前租房住,每月房租加水电费300元左右,伙食费1000元,通讯费100元、交通费100元,光这些算下来一月工资就没了。“我已经有8个月没买衣服了。”小李说,“每个月还要‘啃老’,哪来的存款。”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0965元,月均3413.75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大学毕业生刚工作时的工资水平一般在1500元到2500元之间,若要达到近3万元存款,至少也得奋斗一两年。 李云起 45岁 行政人员 多年积累达标没问题 “3万元存款肯定是有的。”现在我市一所学校从事行政工作的李云起告诉记者,他1991年参加工作,随着事业的慢慢发展,目前年薪可以达到五六万,加上奖金和其他收入,刨去日常开销,每年至少能有两万元存款。 “我是在父辈的教诲中长大的,算是个勤俭的人吧,进进出出,十几年积累下来也不少了。”李先生坦言,自己是个勤俭持家的人,理财习惯虽然保守,但是生活却是稳步前进。2004年,他在单位帮助下买了一套房子。“20多万元,奋斗了半辈子的积蓄没了。”2011年年初,他又花了18万元添了一辆红旗轿车,不仅将积蓄花了个底朝天,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有车有房了,我也得开始攒钱了。”李云起说。 魏师傅 53岁 农民 开销小存款已达30万 家住寿光市纪台镇的魏师傅是一位农民,听闻我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9655元时,魏师傅乐呵呵地说:“一般农民家庭估计都达标了。” 魏师傅告诉记者,他1984年结婚的时候全是“外债”,连自己的婚房都没有,只能跟老父母挤一块儿。“开始种菜后收入才好起来。”魏师傅说,1997年,他们家盖起了大瓦房,开始了新生活,到现在16年过去了,他们家的积蓄也有30万元左右了。“咱又不像城里人得添置那么多物件,当初盖个房子也就花了几万元钱。”魏师傅说,“农民挣钱都是土里刨的,所以知道节俭,再加上农村物价较低,一个月的开销也就在1000元左右,所以积累得会多点儿。” 本报见习记者 魏慧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