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007》到《碟中谍》,从《终结者》到《钢铁侠》,电影主人佩戴的语音控制手表、数据眼镜等“科技小玩意”往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这些“科幻作品”正逐步成为现实走向大众。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可穿戴设备。
拓展现实眼镜横空出世 2012年,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一款名为“Project Glass”的拓展现实眼镜。 该眼镜的重量只有区区几盎司,内置微型摄像头,还配备了头戴式显示系统,可将数据投射到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 如果用户对着眼镜的麦克风说道,“好了,眼镜”,一个菜单和多个图标即刻显示在该屏幕上。为了展示眼镜的功能,谷歌工程师被送到4000英尺的高空,然后跳伞而下,戴着眼镜一路“视频直播”,直到降落到会场的屋顶上。 演示结束后,得意洋洋的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还不忘调侃老对手,“幸好,这次展示没有像微软那样出现死机或蓝屏”。 除了眼镜,各种奇思妙想也被用在了可穿戴设备上。 国内厂商不断试水可穿戴设备领域 可穿戴设备应用更多领域,能更新Facebook状态的裤子、能收发短消息的内衣、能打电话的手套、能给手机充电的鞋子等。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国内厂商也正在不断试水。百度推出了Baidu Eye眼镜和咕咚手环,果壳发布了Geak Watch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还有小米带来的智能鞋等。 在众多产品中,用户最期待的还是传说中的苹果“iWatch”。据悉,苹果已经在全球多地注册了“iWatch”商标,从命名来看,“iWatch”应该是一款与手表相关的智能设备,但与之相对应的产品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目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苹果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该产品也被外界看做是苹果CEO库克的翻身之作。他认为,目前在该领域还没有重量级的产品,且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例如,如何说服一个不戴眼镜或者腕带的孩子去使用这个产品。库克的办法就是,聘请了保罗·德内夫加盟苹果。后者曾是法国某奢侈服装的CEO。在库克眼中,德内夫既懂得设计,也懂得苹果。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知名风投KPCB分析师玛丽·米克尔认为,可穿戴设备正在掀起一场科技革命。朱尼变市场研究公司预测,今年智能可穿戴产品市场将达8亿美元,明年将达到15亿美元,预计2017年可以上网的可穿戴设备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500万件增至7000万件。 可穿戴设备遇到一系列棘手问题 不过,可穿戴设备大行其道,也带来了棘手的隐私问题。今年6月,来自7个国家的10位政府隐私与数据保护官员联名致信谷歌,要求提供谷歌眼镜更详细的信息。原因是,眼镜所内置的摄像头可能侵犯周围用户的隐私。 前不久,西雅图的一家知名酒吧成为第一家禁止佩戴谷歌眼镜入内消费的酒吧;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立法者最近又打算修法禁止驾驶中佩戴谷歌眼镜之类的头戴式装置。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也贡献了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记录着,你去过哪里,看到过什么,做了哪些事情,它甚至知道的比你本人还要多。 摘自《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