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8版:青州读本·文化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东朱鹿:抗日的“红色堡垒”
九州之首、鲁菜与青州的渊源
2013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朱鹿:抗日的“红色堡垒”
  步行在东朱鹿村,青砖砌成的老房子随处可见。
  国民党高级将领“战俘营”旧址,门两侧“放下臭架子,重当小学生”的红字还依稀可见。
  抗日战争时期“兵工厂”旧址。



  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小村,更是一个有着深厚革命历史的小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中共益都县委的驻地,一度为誉为“小苏维埃”。7月14日,记者带您走进位于我市高柳镇境内阳河岸畔的这座“英雄堡垒村”——东朱鹿村,静听她讲讲过去的故事。

“战俘营”驻地老宅古朴
  14日上午记者来到东朱鹿村。沿着弯曲的村中小路,触摸着凹凸不平的石砖,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来到阳河东岸、东朱鹿村的西南角,一座标着“兴东街63号”的老宅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战俘营”。老宅大门朝东,宅子从外部看保存得比较完好,墙院都由齐整的青砖砌成,古朴大方。
  或许是由于长期无人居住的原因,通向宅院的路已经被杂草掩盖,拔掉齐膝的乱草,当年写在大门口两侧的口号还依稀能见——“放下臭架子,重当小学生”。随着时间的消逝,红色的字迹已然模糊,但是不难想象这座宅院当年的情景。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9月,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前,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发起了济南战役。齐鲁大地党政军民齐动员,支援前线,当时的战斗口号是:“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王耀武就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王耀武被俘之后,就是在东朱鹿村的这座“战俘营”接受教育改造的,不仅如此,解放军高级将领粟裕大将也曾在此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授课。由此,东朱鹿村当时的军事、政治地位可见一斑。

“益都县委”在这里成立
  东朱鹿村一直是益北革命根据地的模范村。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中共益北特支”,这是党在青州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抗日战争初期,鲁东抗日游击指挥部第十支队在这里成立。1938年,这里又建立了中共益都县委,由此,东朱鹿村成了益北地区抗战的堡垒村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在当时有“小苏维埃”之称。
  但也是因为东朱鹿村的重要地位,它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八),国民党顽固派、大汉奸徐振中勾结日寇,到该村大肆残杀抗日军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腊八惨案”,数十名干部群众壮烈牺牲。据统计,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东朱鹿村就有35名烈士壮烈殉国。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无数悲壮却惨烈的革命故事为东朱鹿村积淀了深厚又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这里不仅成为益北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同时也用独有的精神感染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的后代,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大批高、中级干部和地方领导骨干。该村的陈毅斋(陈伯强)曾任解放军后勤部参谋长,陈景三曾任福州军区参谋长,陈凤九曾任山东省纪委书记,王云祥曾任水产部海洋企业局局长,彭飞曾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全军政治工作学科顾问。

“印刷厂”“兵工厂”诉辉煌
  记者在东朱鹿村转了一圈发现,实际上,东朱鹿村现存的老宅院非常多,保存的也相对完整,其中多数都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存留下来的,也有更早年代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步行其间,一座座老宅仿佛把我们带回了东朱鹿村的那个最辉煌的年代。
  老宅里不仅有众多革命烈士的故居,也有在抗日战争时期背负了重要战略意义的“印刷厂”和“兵工厂”。
  抗日战争时期,东朱鹿村是整个益北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设有文艺宣传中心、宣传队、剧团等一系列文艺团队,而这些团队的日常宣传均需要一个印刷厂来印制各种宣传材料,所以一座当时仅有三台手动油墨印刷机的老屋便成了当时的“印刷厂”,支撑起了整个益北地区的宣传任务。
  而说起“兵工厂”,东朱鹿村家家户户都会制造鞭炮,便是得益于这个“兵工厂”的益处。后来,村民们为响应杜绝个人滥制烟花爆竹的号召,才放弃了这一手艺。但是据村里的老人们说,“兵工厂”在战争时期承担了当时寿光八支队、临淄十支队、益都六大队的军火弹药供应,在当时起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文/图 本报记者 贾慧 本报见习记者 潘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