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超级中学连创14年高考神话
2013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级中学连创14年高考神话
◎河北衡水中学20年前资质薄弱,今成为清华北大重要生源地 ◎在学生眼中却如“人间炼狱”,甚至规定不能生病不能心情不好
  2013年7月13日,河北衡水中学校门西侧一幅巨大的展板显示着今年的高考成绩。



  在河北教育界,衡水中学堪称“巨无霸”,其官方网站上宣称,连续14年成为全省高考“最强军团”。眼下,这所位于衡水市区东南部的学校大门紧锁,唯一的侧门也被严格限制出入。校门外,一幅巨大的展板显示着今年的高考成绩,道路两旁的围墙上贴满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照片,长达百米,蔚为壮观。

一家独大 从薄弱中学到超级中学
  2012年,北大、清华在衡中共录取96名考生,占这两所大学在河北省录取总人数的86%。2013年,衡中再次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
  “与其他超级中学相比,衡中既非出身名门,也没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一位衡中的老师说。纵观其他超级中学,要么出身名门——名牌大学、师范院校的附属中学,如人大附中;要么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南开中学。而衡中原来只是衡水县的一所中学,到上世纪90年代初,衡中还是当地一所薄弱学校,高考成绩并无优势。
  原衡中校长李金池在《衡水中学是怎样成为全国名校的?》一文里曾详细介绍了他用建立“精神特区”、提倡素质教育、激发激情等办学理念提高升学率的做法。李金池把改革矛头首先指向教师:不许老师外出兼课,不许搞有偿家教,不许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
  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5年,衡中一举夺得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头把交椅,开始显露头角。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十几人考入北大、清华,2012年更是攀升至96人。
半军事化 学生眼中的“人间炼狱”
  “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心情不好,不能慢,不能笑,不能和同学说太多话,不能走神,不能咬笔,不能总跑厕所,不能啊都不能……”一位衡中毕业的学生这样回忆曾经的在校生活。尽管衡中的要求如此严苛,但这仍阻止不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挤破头把孩子往里送。
  衡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说:“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江西某中学一位教师在参观衡中时曾在学校公告栏内看到一则公告: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带橘子进教室受警告处分,并回家反省。
  在许多人看来,衡中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创造力”,而在更多衡中学生眼中,这样的管理方式很平常,还有人回忆起来,觉得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心情愉悦,有一种吃苦的幸福。邢台一位中学老师也认为,衡中严苛的管理方式适应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淘汰”。

黑洞效应 专家称有碍教育公平
  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衡中学生孙同学说:“我们班有110多人,其中衡水市外的学生大概有70多人。”她自己就是沧州人。
  沧州市某县中一位教师说:“本该属于我们学校的优秀生源许多都被掐尖挖走了。2000年以前,我们中学还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后来就没有了。生源的严重不足已经让学校面临生存危机。”
  学校的危机心理同样投射到衡水本地的家长身上,只是他们担忧的是另一种不公平,“学校招了外地的考生,挤占了本市学生的名额,尤其是主城区的孩子。”
  但在一则政府网站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当地对衡中的支持:衡中扩建时,“涉及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撰文称,集中力量办超级中学有违教育公平,我国教育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均衡、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根源就在于没有尊重并维护平等的受教育权,没有受教育者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进行利益博弈的机制。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迫切需要启动这一机制。
  本报综合《现代快报》、《人民日报》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