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世界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那位折磨总统的记者走了
2013年07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位折磨总统的记者走了
◎传奇白宫女记者海伦·托马斯享年92岁 ◎干了60多年新闻,曾经向十位总统提问
  2009年2月9日,海伦·托马斯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问。CFP供图
  克林顿为托马斯吹灭生日蜡烛。
  奥巴马向托马斯赠送蛋糕。



  白宫传奇记者海伦·托马斯20日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作为一名通讯社记者和报纸专栏作家,海伦曾参加过十位美国总统的新闻发布会,并以尖锐的提问著称。几十年来,她的鬓角渐渐泛白,体态也变得臃肿,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她一开口,尖锐的问题总是让台上的总统张口结舌、两腿发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组织在发给成员的电子邮件中说,托马斯在华盛顿的寓所去世,她下个月就将年满93岁。邮件中说,托马斯近年来身体不好,一直被病痛困扰。
质问总统 她盯着总统的眼睛发问
  “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这样评价托马斯。在新闻界摸爬滚打60多年的托马斯被誉为“总统折磨者”。
  托马斯发现,美国新总统刚上任时都会和记者有一段“蜜月期”,而“一旦总统和他的政府开始制定一些可供公开讨论和批评的政策时,新闻管理就开始了”。托马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媒体的公信力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遭到各界质疑,媒体老板们更多屈服于利润的压力,而记者的职业道德在衰败。”
  每次当托马斯第一个站起来提问时,总会看到总统们不同的肢体语言:“卡特的畏缩”、“里根的低头”以及老布什的“哦不!不要海伦!”
  站到白宫新闻发布厅的讲台上时,肯尼迪可能已经让助手们“事先帮他预测好了90%的记者提问”;尼克松已经浏览过各种文件摘要,“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卡特手边也许已经备好了所有的事实和数据;里根则可能“紧张得像参加论文答辩一样”。每次参加黄金时间现场直播的记者招待会,作为白宫记者团团长的托马斯就戴上两只手表,以便把时间准确地控制在30分钟。一次,里根在记者招待会上遭遇到尖锐问题的“轰炸”,应对了25分钟后,汗津津地扫了一眼托马斯,眼神似乎在问:“可以结束了吗?”托马斯对了对表,然后摇摇头。
  托马斯质问了10任美国总统,40多年来,美国人总能从总统记者招待会的现场直播中,看到她从前排站起来,盯着总统的眼睛发问。2010年,她因“犹太定居者应该滚出巴勒斯坦,回到波兰、德国、美国和其他地方”的言论被迫辞职。
  事实上,从2000年小布什上台时,托马斯已经结束了她的白宫记者生涯,而成了赫斯特报系的专栏作家。她在2002年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把小布什形容为“皇帝总统”。她也从不讳言“小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并把他称为“谎言家”。
驻守白宫 她如此接近活生生的总统
  “我驻守白宫报道白宫的时间比任何一个记者都长。”托马斯说。
  1900年,大批记者被派往白宫的门口或周围街道上游荡,当时的美国总统麦金利便派一名助手每天向这些记者发布一次简报。等到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时,一个阴雨的日子,他看到一群记者像落汤鸡一样挤在白宫外的树下,便请他们到白宫避雨。从此,记者们就再也请不出去了。
  西奥多·罗斯福将他书房隔壁的一间休息室划作记者室,不久国会拨款在白宫修建了记者办公室。正是在这间办公室,托马斯开始了她的白宫报道生涯。
  “我怀念那个时代。”这位老人说。那时,记者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总统及其家人,与他们展开真正的交谈。记者们能在白宫碰到肯尼迪3岁的女儿卡萝琳,问她:“你爸爸在哪儿?”卡萝琳回答:“他正光着脚丫在楼上发呆。”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如此接近一位活生生的总统,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托马斯说。她感叹,再也回不到从前的那些岁月了:杜鲁门总统在晨曦中散步,一群记者和摄影师如影随形。总统和第一夫人们,“并非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群被肯尼迪称为“轰轰作响的兽群”的记者团,但最终都不得不习惯他们的“贴身监视”,并对他们容忍有加。
  不像现在“总统越来越难以接近”,尤其是“9·11”之后,记者们常常被用绳子远远地拦着。“再也没有像原先那样追着总统跑,把一个个问题扔过去的情景了。”
奥巴马与克林顿 为她捧生日蛋糕
  在1995年,托马斯75岁生日这天,当时的总统克林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为时15分钟的独家专访。克林顿亲自捧起生日蛋糕,让这位拷问过他无数次的女记者吹生日蜡烛。克林顿还举起托马斯的录音机,对准她进行了反采访:“托马斯小姐,这么多年来,你听着这么多位总统闪烁其词,语焉不详……你是怎么忍下来的?”
  托马斯与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生日都是8月4日。2010年这一天,奥巴马现身白宫西侧的新闻发布厅,与托马斯同庆生日。奥巴马端着一碟布丁蛋糕,领着发布厅里的记者们唱起“生日快乐”歌。
◎麻辣实录
  提问小布什
  “你为什么那么想开战?……”托马斯单刀直入。
  “我并不想开战,想当然认定我想开战恰恰是错误的……”小布什回应。
  托马斯打断了小布什的话:“所有的一切……”
  小布什赶紧插话:“打断一下,打断一下,没有总统想要战争……(大段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伊拉克……请让我说完……” 
  “他们并没有对你和我们国家干什么呀。”托马斯反驳。
  “对不起,请让我说完,让我说完。他们干了!(阿富汗)塔利班为基地组织提供安全避难所……”
  “可我说的是伊拉克……”托马斯又一次不客气地打断了小布什……
提问奥巴马
  面对奥巴马,海伦也毫不客气。
  托马斯:“你打算什么时候撤出阿富汗?为什么还在继续杀戮?真正的理由究竟是什么?请别拿布什那套说事。”
  奥巴马:“呃,海伦,呃……”

◎新闻人物
  曾随尼克松访华
  1920年,托马斯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
  22岁从韦恩州立大学毕业,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社打杂,后经努力总算当上一名记者,但还没来得及庆祝,就赶上裁员——托马斯被解雇。
  1943年,托马斯加入美联社。
  1961年,肯尼迪当选总统后,40岁的托马斯成为白宫记者团的第一个女记者。10年后,她成为首席记者,后来又成为记者团团长。
  1972年,托马斯随尼克松访华。
  2013年7月20日,托马斯去世。         据《北京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