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黑山羊的兴盛路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山岭之上,黑山羊成群结队
2013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岭之上,黑山羊成群结队
  成群的五井黑山羊在山顶吃草。



  五井镇地处沂山余脉北麓的临朐西南部山区,当地农民有放养黑山羊的习惯,黑山羊极善登高攀岩,饥食陡峭悬崖上的鲜嫩草梢,渴饮清泉水,因此黑山羊肉质鲜嫩,远近闻名。7月22日,记者来到养羊村——天井村采访发现,这里的黑山羊每到夏天就赶出去散养在大山里。记者还发现,由于养殖黑山羊收益慢,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里继续养羊,如今天井村养殖黑山羊的村民年龄大都在60岁开外。
天井村50多户村民家养殖黑山羊
  当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天井村,刚走进村口,记者就看到两只黑山羊正在路边吃草。由于刚下过雨,村里的石头路都被雨水冲刷得很干净,但路边仍然可以看得见零零散散的羊的粪便。“村子里养羊的比较多,难免路上会有羊的粪便。”村民孙师傅正在路边放羊。他说,他家里就养了两只黑山羊,数量比较少,不值得去山上放羊,每天他就将羊赶到村口外,傍晚时再将羊赶回家。
  在孙师傅的带领下,记者沿着高低不平的山路向村子里走去,沿途发现,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散落着羊的粪便。孙师傅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带记者来到了村里养黑山羊的大户孙延明家。
  走进院子,孙家门口的西侧是一个用小树枝围成的大约30平方米的羊圈,羊圈内有个小平房。由于刚下过雨,羊圈的异味格外刺鼻。在孙延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羊圈内的小平房看到,一只黑山羊正趴在地上,它的面前还放着一只盛满水的瓷碗。“别的羊都上山了,这只羊生病走不动,才在家里趴着的。”孙延明向记者介绍说,黑山羊不像其它家畜一样,黑山羊不吃饲料,只吃青草。一般每年的5月份他们就把黑山羊赶上山,一直到9月份,才将黑山羊赶下山,中间村民时不时地上山去看看。
  “黑山羊喜欢吃新鲜的青草,一般不吃割回来的草,尤其喜欢吃山顶上的草,而且还会找有风的地方,跟着风向走。”孙延明告诉记者,黑山羊不适合圈养,适合散养,如果将黑山羊圈养在羊圈里,时间长了,黑山羊口里长口疮,羊脚也开始烂,就像人上火一样。
  孙延明还说,他家一共养着100多只黑山羊,这在村里算是养黑山羊比较多的了。“我们村一共有1800户村民,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但现在养羊的少了很多,现在全村养黑山羊的有50多户,其中养100只以上黑山羊的有20多户。”孙延明说。

黑山羊生性喜爱登高,常聚集山顶
  下午2时许,记者跟随孙延明和村民孙海一起来到了位于天井村正北方向的八岐山。站在八岐山的朱音峪向北望去,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黑山羊的身影。“这些山上都有羊,羊一旦上了山,就漫山遍野地跑,一般都在山顶上。”孙海说。
  记者看到,八岐山上有不少用石头砌成的石屋子。“这些石屋子都是村里的村民上山放羊时垒的,里面能坐三四个人,下雨时,我们就到石屋子里避雨,中午也可以躺在石屋子睡一觉。”孙海说。
  下午3时许,天空开始下起了雨。“一下雨,羊就往洞里跑,山上有个洞,能容纳300只羊。”孙延明说。
  3时30分,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孙延明开始担心起来,他和孙海一致决定上山看看他们的黑山羊是否都进山洞避雨了。
  在孙延明和孙海的带领下,记者顺着八岐山的西侧开始找寻。由于下着大雨,原来就很狭窄的山路显得格外滑,再加上山上的植被比较多,不少植被还长着刺,一不小心,就划伤了腿脚。考虑到记者是第一次走山路,孙延明在前面带路,孙海一手扶着记者,一手扒拉着前面的植被。
  绕着八岐山的西侧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走了大约1个小时,记者一行来到了八岐山的朝阳洞洞口,这个洞口约有50厘米宽,60厘米高,洞口外散落着不少羊的粪便。孙延明往洞里瞧了瞧说:“羊都在里面呢,我进去看看大约有多少只。”
  记者跟随孙延明缩着身子进入朝阳洞,空间很小、很黑,根本无法直起身子,只能弯着腰,半蹲着身子在洞里行走。随着孙延明一声“咩”,几十只黑山羊都围了过来。孙延明大体统计了一下,说:“我估摸着,这里面得有二三百只羊,我看着洞里都满了羊。”

羊都很聪明,下雨之前特别能吃草
  大概是这些黑山羊熟悉孙延明的声音,在听到孙延明说话后,几十只黑山羊一直跟着孙延明,直到孙延明走出了洞口,这些黑山羊还跟着他。“这些羊都是我家的,他们都熟悉我的声音,要不然,他们不会跟着我走的。”孙延明说。
  “这洞里没有我家的羊,我家的羊估计在山顶上哪个地方避雨呢。”孙海朝着山顶喊了一嗓子。也许是黑山羊听懂了他的声音,纷纷传来“咩、咩、咩”的叫声。孙海说,这些回应他的羊都是他家的。几分钟过后,记者看到,十几只黑山羊从对面的山顶下跑了下来,朝着孙海的方向奔跑。
  孙海告诉记者,黑山羊很有灵气,能听懂人的声音,只要是熟悉的声音,它都能辨别出来。“我们在山上放羊,有时候找不到羊了,喊一嗓子,大部分羊都能跟着声音过来。”孙海说,黑山羊和人一样,一群羊里面都有一只“头羊”,只要“头羊”往哪跑,其余的羊就跟着往哪跑。
  “所有的羊都长得一样,你们怎么判断哪只羊是自己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孙延明和孙海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觉得羊都长得一样,俺们可不这么觉得,每只羊都长得不一样,羊和人一样,也有长得丑的,长得俊的,和羊待时间长了,见了自己家的羊,俺们一眼就能认出来。”孙延明说,把他家的100多只羊放在几百只的大羊群里,他看一眼就能挨个儿把自己家的羊选出来,不仅他能挑出来自己家的羊,村里所有养羊的村民都能挑出来。
  “今天一直断断续续下雨,估计这些羊都没吃好,肚子都是扁的。”孙延明说,黑山羊能预知哪天下雨,一般在雨前都特别能吃,把肚子吃得滚圆。他还说,黑山羊特别爱干净,只要一下雨就不出来吃草了。
两三年长成一只羊 年轻人嫌慢不愿养
  记者采访时发现,天井村养羊的农户多是些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没有年轻人养羊。“现在的年轻人才不去受这个累呢,嫌晒的黑,嫌脏,都出去打工去了,光剩下我们这些出不去的老汉在家养羊挣个零用钱花。”孙海说。
  今年35岁的崔廷禄是天井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家里养着80多只黑山羊,主要是靠他父亲上山放羊。他说,他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上山放羊,长大后,出去打工挣钱,结婚后就开了一家羊肉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当说起村里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养羊时,崔廷禄表示,黑山羊生长比较慢,一只黑山羊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长大,花费精力太大,远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快,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再在村子里养羊。“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上山放羊了,都怕晒黑了找不上媳妇。”崔廷禄开玩笑地和记者说。
  崔廷禄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现在养着80多只黑山羊,一只羊一年最多长30斤,一般长到90斤时才能往外卖,这就需要3年的时间,由于黑山羊繁殖慢,3年后最多能卖20只黑山羊,按照去年一斤18元的价格算,卖20只黑山羊能挣6万多块钱。“这6万多块钱是3年的收入,如果出去打工,农村人没有什么技术,大多都是出去干瓦匠,一年下来也有4万元,养羊的这3年时间,出去打工就能挣10万元左右。”崔廷禄说,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年轻人自然是什么挣钱多、来钱快就干什么,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年轻人再在村里养羊了。
  文/本报记者 刘燕 本报见习记者 李楠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