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型超市货架上摆卖的都是对人体安全的PE保鲜膜。 |
|

|
|
◎批发市场上PVC保鲜膜随处可见,水果摊也多使用 ◎市民大多不知道其材质和毒性,购买时更注意价格 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在被检测的16种PVC保鲜膜中,有15种含有国家禁用的增塑剂DEHA。7月30日,记者在城区范围调查了解到,几家大型超市售卖的保鲜膜都是PE材质,并未发现PVC保鲜膜;但是在批发市场上PVC保鲜膜随处可见,一些熟食、水果商贩也多使用PVC保鲜膜。专家表示,PVC保鲜膜对人体有害,建议市民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
大型超市 未发现PVC保鲜膜 7月30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城区的世纪泰华福乐多、永旺、佳乐家新华店等几家大型超市,货架上出售的不同品牌的保鲜膜均标注是PE保鲜膜,并未发现PVC保鲜膜的影子。 记者了解到,保鲜膜的价格基本上与品牌和尺寸有关,但是在超市内不管哪种品牌的保鲜膜都标着“PE保鲜膜”的字样,并且在原料或者材质一栏里标注了“食品级聚乙烯(不含防雾剂、无毒、无味)”的字样,在使用须知一栏也标明了“使用时,请勿将PE保鲜膜与高油性食品直接接触”等提示语。少数保鲜膜品牌还专门标注了“不含PVC”的字样。 在东风东街上的世纪泰华福乐多超市内,熟食包装几乎用的都是保鲜膜。该超市一名售货员告诉记者,该超市熟食品包装用的保鲜膜都是PE保鲜膜。当记者提到PVC保鲜膜时,该售货员表示,PVC保鲜膜不适合食品包装用,超市是不允许用这种保鲜膜的,要经过严格检查。 批发市场 PVC保鲜膜很畅销 7月30日中午,记者来到了潍坊小商品城,发现PVC保鲜膜很畅销,各塑料产品专卖店都有销售PVC保鲜膜,不少店主表示很多客户来买PVC保鲜膜用于食品包装。 一家塑料产品专卖店店主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PVC保鲜膜价格便宜且好用,很多客户都愿意来购买,一般都是批发,一管45厘米×500米的PE保鲜膜要60元,同样规格的PVC保鲜膜只要50元,PVC保鲜膜比较实惠,因此销量很好,用作食品包装的很多。 当记者问到PVC保鲜膜是否有毒时,李先生告诉记者,PVC保鲜膜一般不建议用于食品包装,对人体有一定害处,但是因为价格便宜,也比较厚,不容易撕破,还是比较受客户欢迎,美容、美发行业来买的也很多。 记者又走访了潍坊小商品城的几家塑料产品专卖店发现,几乎每家店门口摆放的保鲜膜都是PVC保鲜膜,而且店主均向记者推荐PVC保鲜膜,称价格比较实惠,批发的话可以更便宜。 水果摊 多数不知保鲜膜材质 保鲜膜还是水果蔬菜保鲜的“必备品”,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数水果摊摊主并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材质的保鲜膜,他们在选购保鲜膜时主要是选择价格便宜的。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水果摊上使用的多是PVC保鲜膜。 7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潍城区西园街,这里有十几家水果摊摊主都使用保鲜膜。西瓜摊摊主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也不知道自己用的是哪种保鲜膜,也不懂保鲜膜有哪些材质,只是大家都用而且比较便宜,所以就用这种。 记者发现,李女士所用的保鲜膜没有任何标识。 李女士旁边的水果摊摊主许女士则表示,他们用的保鲜膜全是环保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记者问到保鲜膜的材质时,许女士表示不知道。 在记者采访的十几名水果摊主中,没有一个知道自己用的是何种保鲜膜,也极少有人知道保鲜膜有哪些材质,大多数就是看价格买保鲜膜。 市民 不知PVC保鲜膜有毒 在东风东街上的世纪泰华福乐多超市内,正在选购保鲜膜的市民王女士表示,她并不知道PVC保鲜膜有毒,也不清楚保鲜膜的材质,选购时一般就是比较价格,选择最实惠的。 “不知道保鲜膜有什么材质,买的时候就是看看价格,买那些标着微波炉能用的又比较实惠的,也没听说过保鲜膜有毒。”家住金华苑的冯女士也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近20位市民,只有一位市民表示知道PVC保鲜膜有毒,含有增塑剂,对人体有害。 专家 最好使用PE保鲜膜 保鲜膜作为保鲜必备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检测发现16种PVC保鲜膜中竟有15种含有禁用的增塑剂DEHA,对人们身体有很大危害。针对此事,记者咨询了潍坊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素青。 王素青介绍说,PVC保鲜膜也就是聚氯乙烯,由于生产工艺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DEHA,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塑化剂。聚氯乙烯存在的毒性主要是其中聚合的单体氯乙烯和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化学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根据PVC保鲜膜的用途不同而不同,但是绝大多数是有毒的。食品包装用的PVC保鲜膜对原料、配方、添加剂、助剂等都有严格的无毒无害标准,是被严格限制使用范围的,但是决不允许直接接触食品,更不能有颜色,长期接触含油食品,一些油溶性添加剂和没聚合氯乙烯会溶出,进入食品中会引发慢性中毒。另外,高温下还会慢慢分解出氯化氢气体,对人体也有害。 鉴于此,王素青建议广大市民,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如果使用PVC保鲜膜,则最好不要直接用于含油脂的食品、肉食以及熟食包装,也不要直接用微波炉进行加热。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刘梅花 陈静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