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重点新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脑部长鸡蛋大肿瘤,八岁男孩两次开颅 |
诸城桃林镇的曲志文大难不死,但后续治疗费用成家人愁事 |
|
|
曲志文转危为安,妈妈吴红梅非常欣慰。
|
|

|
|
诸城市桃林镇小鹤现村8岁的小男孩曲志文不幸患有颅咽管瘤,医生曾给其家人下过三次病危通知。7月26日,小志文的妈妈吴红梅含着泪水对记者说,孩子虽然没有了生命危险,但后续治疗还得花费很多钱。 见到来人笑着打招呼 7月26日,记者来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时,曲志文正坐在病床上和妈妈聊天。见到记者,小志文笑了起来,还甜甜地喊了声:“阿姨好!” 记者注意到,小志文的头顶上有一道七八厘米长的疤痕,看上去让人惊心。“孩子做了两次开颅手术了,这是手术留下的疤痕,不过孩子现在已经恢复得非常好了。”妈妈吴红梅望着小志文,脸上满是欣慰的表情。 吴红梅说,小志文自从来到这里住院后,不但喊她妈妈,还喊这里的护士长为“妈妈”,因为护士长已经把小志文当亲生儿子看。“照顾孩子是我们的正常工作,何况小志文特别听话,特别招人爱。”神经外科护士长袁义美告诉记者。 下过三次病危通知书 吴红梅对记者说,他们家在诸城市桃林镇小鹤现村。2012年3月,她突然发现儿子曲志文言语行动有些异常,就带他去当地一家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医生确诊孩子患了“颅咽管瘤”,医生称,这种瘤长在孩子脑部,已经有鸡蛋大小。孩子在那家医院住院时,医生接连三次下了病危通知书。家人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在那家医院住了几天后,转院来到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很快给孩子进行了手术。因为小志文还太小,如果把整个肿瘤切除风险太高,所以第一次手术,医生把肿瘤切除了一半。 “当时,医院就给志文减免了很多费用,我们非常感激。”吴红梅说,7月8日,他们又带小志文来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这次,医生将小志文脑部的部分肿瘤切除。 小志文的主治医生季泰令对记者说,颅咽管瘤要想全部切除或者大部分切除,死亡率很高。第二次手术,他们做了大部分肿瘤切除,正常情况下能保住命就很好了,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小志文除了垂体功能区出现内分泌的改变,部分激素偏低,其他无异常,孩子的情况在一天天变好。孩子现在已经突破这种手术后病发症高发期了,生命没危险了。 医院减免了两万多元 让吴红梅感动的是,这次医院又免除了不少费用。“从孩子长这病,我们花了10多万元,这些钱大多是借的亲戚朋友的,多亏了医院给我们减免了两万多元,否则我们的负担更重啊!”吴红梅说。 吴红梅告诉记者,他们家是农村的,平时靠一边种地,一边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的生活,家里根本没有攒下什么钱。“我和丈夫都在桃林镇的一家工厂做缝纫工,俩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3000元。”吴红梅说。 “医生说,孩子脑部的瘤很可能还会长,需要长期治疗,可我们再也借不到钱了。”吴红梅说,孩子能治疗到这种程度,他们非常高兴,但想到以后的治疗费用,他们真的非常愁,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他们。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实习生 陈蕾 冯晓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