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怕被骗,中奖得金条没人领 |
◎宁波购物节抽奖遇尴尬,下发中奖通知却被当成骗局 ◎目前仍有250根金条奖品无人领,本周五后过期作废 |
|
诈骗的惯用伎俩 1.以市民牵涉某一起案件为由,佯称为保障其资金安全,要求将现金汇到一个指定账号上。 2.称市民使用银联卡消费后欠款,催促将现金汇到一个指定账号上。 3.利用博客、移动飞信等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缴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诈骗。 4.称市民一包裹里藏有毒品等违禁物涉及资金及银行账户安全,以此进行恐吓,要求其按指令转款。 5.谎称用一张特制的手机SIM卡就能监听他人的手机通话及短信内容,引诱市民转账付款购买。 6.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利用与正规网站相仿的网站域名地址等,混淆视听,诱使急于致富的市民上当受骗。 7.市民网购机票时通过搜索订购机票的网站,在选择网站时误入违法犯罪人员建的“机票”折扣幅度较大的虚假网站。 宁波的吴女士前几天接了个电话,说她中了2013宁波购物节的至尊大奖——一辆价值25万元的沃尔沃轿车。骗子!吴女士直接挂断了电话。不过这一次,吴女士弄错了。她中的大奖是真的。更尴尬的是,当主办方通知其他中奖者时,大家竟然都不相信。到现在还有250根金条奖品无人领取。 中奖者 接到中奖电话,第一反应就是诈骗 7月12日至7月28日是2013宁波购物节。期间组委会、银联宁波分公司联合宁波十家发卡银行举行了“快乐购物时尚刷卡”,对购物节期间刷卡消费者进行抽奖,奖品包括一辆价值25万元的沃尔沃轿车,还有500根金条。 7月29日下午,2013宁波购物节至尊大奖开奖仪式举行,在67万条有效刷卡数据中,农行贷记卡的卡主、宁波鄞州区吴女士成为大奖得主。 农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上了吴女士,并向她报喜:“恭喜您,中了头奖,奖品是价值25万元的沃尔沃轿车一辆。” “那送给你好了!”电话那头的吴女士砰一声挂断了电话。 工作人员愣了半天,反应过来——吴女士把他们当成电话诈骗的骗子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再次联系吴女士,建议她拨打相关热线电话进行核实。 结果吴女士是打了热线电话,不过是投诉。“我打了农业银行、宁波银联的服务热线,投诉了这个‘骗局’。”吴女士说,宁波银联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中奖的消息是真的,她还是不太相信。 一直等到7月30日,吴女士在宁波本地媒体上看到了由主办方组织发出的购物节新闻,这才确定,自己确实是中奖了。8月4日下午,吴女士终于领走这辆属于她的轿车。 主办方 250根金条没人领,本周五就过期 据中国银联宁波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此次购物节中,宁波消费者一共刷了359.86万笔银行卡,其中有资格参与至尊大奖抽奖的消费者数——即单笔刷卡金额超过200元的刷卡笔数,超过了67万条。 本次“快乐购物时尚刷卡”的500根金条礼品其实都已经开出,中金条的消息也已由各个银行通知各自的持卡客户。但到8月4日为止,还有250根金条未被领取:“我们连续打电话通知对方说中奖了,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诈骗,直接挂我们电话。” 工作人员说,奖项有效截止日期是8月9日,如果逾期未领取,将被作废。 工作人员说,客户消费时刷卡单的“备注”一栏,会有“中金条大奖,寻发卡银行”等字样。在7月12日至28日宁波购物节期间有过刷卡行为的消费者,不妨找出小票看看。 专家分析 电信诈骗高发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电信诈骗愈演愈烈,不仅市民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倾家荡产;更为隐性的问题是,电信诈骗高发或将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在暨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杜艳红看来,这种无形的冲击,无论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还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都是一种极大伤害,“试想,接到一个电话或者收到一条短信,都要猜测半天,却又难辨真假,这是怎样一种糟糕的社会状态。” 对此,各地警方深有同感:其中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挫伤了公众对政府部门信任,更让公检法形象蒙受负面影响。曾经有一名被“假绑架诈骗”的受害事主,因犯罪分子用改号软件冒充其儿子的手机,声称其儿子被绑架,被骗走2万元“赎金”。警方破案后,致电事主前往公安局协助调查,事主却怎么也不再相信来电者是警察。 一个电信诈骗案可能影响一群人,罪案持续高发,则以蝴蝶效应,传导信任危机。去年4月份,广东佛山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少年被撞伤送院治疗。当警方联系其母到医院时,却被对方一顿训斥,把民警当成骗子。 “电信诈骗,钱财的损失固然要追回,但那些在作案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社会诚信,却非朝夕间能够重建,而这也是电信诈骗的最大危害所在。”杜艳红认为。 ◎相关案例 中国好声音“抽奖”,女子被骗走4500元 7月27日凌晨,四川自贡的李小姐收到一条短信,称她的手机号码被“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栏目组选为场外幸运观众,奖品是98000元现金和笔记本电脑一台。需要登记短信中给出的那个网站确认领奖,及填写邮寄地址等相关信息。 当天上午11时左右,李小姐按照信息提示登录了网站,并填写了个人信息。之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我要领奖,必须先交纳4500元的保证金。”李小姐说。 当李小姐表示如果是要交保证金的话就不要奖品后,对方说话的语气一下就变了:“不行,既然你填写了领奖信息,就说明你接受了领奖,如果不寄保证金,我们就要追究你的法律责任。”“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把我吓住了。”李小姐说,最终她将“保证金”打了过去。 当李小姐如数打完“保证金”,对方又打来电话,向李小姐索要9800元的税金。“感觉不对劲,我就赶紧报警了。”李小姐说。 事后,浙江电视台《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栏目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栏目组根本就没有举办场外幸运观众抽奖活动。 本报综合《钱江晚报》、《华西都市报》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