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小伙徒步齐鲁卖手摇鼓 |
为了宣传家乡的手工艺,小学教师樊继飞利用假期沿路叫卖 |
|
|
樊继飞告别记者,带上行头上路了。 |
|

|
|
8月2日中午,记者在诸城市区密州西路与大舜街路口看到一个年轻男子,扛着一个插满手摇鼓的梧桐杆行走在马路上。记者了解得知,这个小伙子叫樊继飞,来自临沂,2007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正值暑假,他打算一路徒步,行走每一个城市,让更多人了解他家乡手工制作的手摇鼓。 徒步全省 让更多人知道家乡工艺 初次见到樊继飞,是在密州西路与大舜街路口,他身后背着一个牛仔布料的双肩包,身前挂着一个黑色单肩包,一只手拉着一个两轮手拉车,手拉车上放着两个纸箱,另一个肩膀上扛着一个插满手摇鼓的梧桐杆扎,行走在马路上。 不一样的销售方式,不时引来过往路人的目光,亦有些家长上前询问价格给孩子购买。 出于好奇,记者上前与樊继飞攀谈起来。据樊继飞介绍,这种叫手摇鼓的儿童玩具,是他父母在家自己制作的,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一门手艺。 樊继飞告诉记者,现在知道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种手摇鼓,所以他选择徒步的方式,在省内各个地区卖手摇鼓。 樊继飞2007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临沂做了一名小学老师,一做就是六年。 “我父母做的手摇鼓很好,他们每天能制作一千多个。我们家那边很多人制作木材手工工艺,但知道手摇鼓这门工艺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我想趁着暑假,徒步到各个地区卖手摇鼓,除了赚点零用钱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樊继飞告诉记者。 夜深人静 记录每天行程及感受 每天樊继飞就这样拖着两箱手摇鼓从一个城市徒步到另一个城市,从白天走到黑夜。樊继飞只带了两百元钱,其他花销由自己卖手摇鼓赚取。 “一个六元钱,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五六十个,有时候晚上碰上摆夜摊的,也有人从我这儿批发。”樊继飞告诉记者。 为了节省开支,樊继飞选择住最便宜的旅馆。每到一个城市,他晚上摆夜摊,早上六时就起床出发。 樊继飞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每天的行程及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感受,“这是我每晚睡觉前整理的。”樊继飞对记者说道。 未来打算 自己创业做手摇鼓生意 樊继飞告诉记者,徒步卖手摇鼓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他学会了如何做生意。“为了吸引顾客,我苦思冥想多日,最后我决定用这种梧桐杆扎插满手摇鼓,用肩膀扛着,这样走到哪里大家都会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也会让像我们这么大的年轻人想起童年。”樊继飞兴奋地把他的创意意图告诉记者。 2日,樊继飞刚从五莲来到诸城,准备在诸城待两天,然后再去高密。 樊继飞告诉记者,徒步的这些天,他的脚底磨出了泡,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他曾发誓,一定要让家乡的手工艺传承下去,就再次踏上路途。“这段时间天气比较热,本来我皮肤就黑,现在更黑了。”樊继飞幽默地说。 樊继飞表示,他打算先通过徒步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手摇鼓,顺便看看山东的市场,以后自己创业,从事手摇鼓的制作、销售一条龙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将家乡手工艺传承下去,还可以通过这项手艺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 跟记者简单的聊了一会儿,樊继飞表示,他该继续前行了,他的下一站是高密。他麻利地把两个箱子整理好,背起背包,与记者告别后就上路了。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郑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