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6版:诸城读本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屡遭黑手,老城墙能留住吗
2013年08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屡遭黑手,老城墙能留住吗
诸城仅存的一段老城墙上有人种菜,有人挖土,急需保护
  八月的老城墙上郁郁葱葱。
  附近居民在老城墙上种了菜。
  有人从老城墙上挖土带走。(资料图片)
  老城墙根。(资料图片)



  在诸城老巷子轿夫巷的西南方,有一处老城墙。其它地方的老城墙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都已不复存在,唯独还剩下西南角这总长度不到300米的一小段,断壁残垣,荒草丛生,向我们展示着两千年来风雨的冲洗和历史的足迹。站在这古老的城墙之上,虽四周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但心却与这片古老和静谧相伴,心灵仿佛得到了岁月的洗涤。近日,记者探访这处老城墙发现,有人在上面种菜,有人挖土回家种花,还有附近的垃圾场不断侵蚀着它。不仅是文史专家,广大诸城市民也纷纷在网上发帖呼吁:请发展中的城市停停脚步,保护老城墙,留下这历史的载体。
现状 有人在老城墙上种了菜
  现存老城墙为诸城故城的西南角一段,位于老巷子轿夫巷的西南方,现在乐都小区(原为狮子湾旧址)的西南方。如今,西段长约100米,南段长约200米,西南角隐约可见以前的角楼地基。老城墙是用黄土夯实,外砌青砖及三合土,十分坚固。现虽已不见青砖,但裸露在外的三合土虽经岁月的打磨、雨水的冲刷,却仍屹立不倒,可见当年老城墙是多么的固若金汤。
  残存的老城墙忽高忽低,忽窄忽宽,不少地方已残缺的不成样子了,原本高二丈有七尺、宽三丈有六尺的城墙,现在有的地方高不到三米、宽不到一米了。记者看到城墙上不少地方已被附近居民作为了自留地,种上了蔬菜、杨树等。在城墙完全坍塌的地方,有些附近住户还种上了大葱。如今正值八月炎炎夏日,老城墙空闲的地方长满了杂草,遮盖住了古城老墙的旧貌。
  附近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本来城墙有这整个路面宽呢,但是一些居民把这城墙土给挖了带回去自己用,你看,有的地方还种上了菜,好好的老城墙遭到这样的破坏,太可惜了。”家住乐都小区的王大妈是20年之前搬过来住的,她告诉记者:“我搬来的时候,西边那段城墙还有大概200米,往北一直延伸到北边的那个垃圾场。现在只剩100多米了,被垃圾场占去了一大块。”

原貌 故城原有五城门六角楼
  诸城故城原来是什么模样呢?记者通过拜访文史专家,走访了城市老者、翻阅史料记载,得以知晓故城的旧貌。
  据《诸城文化志》记载,密州故城即诸城故城。西临扶淇河,北濒潍河,东、南为丘陵。整个故城依山傍水,地处交通要冲,故而为历代州、县政权所在地。
  诸城故城早期曾分为南北二城,南大北小,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南城最早为东武县治,建于东汉建初五年(80年);北城为胶州州治,建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两城相接处有一城门,上建城楼,因其为南城之北门,北城之南门南城,故名“双门楼”。明朝洪武年间两城打通成为一城,双门改建为钟楼,该钟楼与诸城城墙一起一直保存到上个世纪中叶。
  诸城故城历代多次增修,现在所见的规模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所定。城门有五,南曰“永安”,东南曰“镇海”,西南曰“政清”,东北曰“东武”,西北曰“西宁”。五门皆有月墙、重门、门楼。城墙共有角楼六座。绕城有护城河,深5米,宽10米。
  据清乾隆《诸城县志·建置考》记载:“城周九里有三十步,高二丈有七尺,阔三丈有六尺”。经普查,南城南北长850米,东西宽820米,北城东西南北均长600米,总面积为125.7万平方米。因故城无北门,所以三条主街呈“士”字状。县衙坐北朝南,故址即现在的市府所在地。故城内东南侧有创建于宋代的文庙,旧址在今诸城实验中学院内;北城墙西侧有“超然台”。城外有四大坛,城内有华严寺、关帝庙、天齐庙、城隍庙及西关的龙兴寺等。明清两代,城里石刻牌坊林立,世传“诸城牌坊九十九,还有一座无人走。”
  史书载:“县治即密州州治,规模视他县特闳丽矣。”密州自隋唐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回忆 老人们犹记儿时城墙模样
  走访中,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年迈的老人,他们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儿时对老城墙的记忆。
  从小在西施巷长大的徐大妈,今年70岁,她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们这西施巷是城里,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常从城里到城外玩耍。我现在还记得城外有一片坟地,有点害怕。”今年72岁的马大爷住在轿夫巷南边,他跟记者说:“诸城经历了两次解放,第一次是在1945年,诸城解放了,但是解放军撤了出去,国民党又进来了。所以1947年国民党在城内,解放军在城外。就在南边这段现存的城墙处,解放军就是从这里进攻的。”坐在一边的李大爷也开口了:“诸城老城很小,城墙围一圈,一共五个门,有南门、西南门、西北门、东北门和东南门,没有北门。在城门之外还有一道围墙,中间的叫做‘瓮城’,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食。老城的城墙非常坚固。”“这老城墙上有不少洞,这些是屯兵洞,洞不大,里外相通,可以让士兵在洞里行走。现在这些洞眼还有,可是洞应该进不去人了,都塌了。”秦大叔小的时候曾去洞里玩过,回想起这些年少时的欢乐,不禁为老城墙遭到破坏而叹息:“应该圈起来保护保护。”

呼吁 保护这段城墙留住历史
  从下往上观望这段老城墙,依然能感受到它当年的巍峨,想象出它当年的壮观。老城墙上有几条已被游人踏出来的小径,沿小径而上,站在这被绿色植被遮盖、经历了两千年岁月的古城墙之上,遥想当年,城墙绕城一周,固若金汤,抵挡来犯敌人,那壮观的场面可想而知。
  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原有的古城墙被一段一段拆除,到20世纪80年代还剩下东、西、南城墙零星的几段。进入21世纪后,只有古城最西南角的这一段还残存着,其他几段都湮没在了林立高楼之中,沉没在了人们只知破坏不懂爱惜的观念之中。
  虽然老城墙已残破,但仍有许多人询问现存的西南角城墙,想赶在这一段仅存的能代表诸城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墙被人类进步的步伐所踩踏、被现代发展的速度所呼啸、被城市垃圾和钢筋水泥所占位之前,膜拜一下这段古城墙,感受一下它穿越历史的温度,了解它所经历过的那段历史。
  著有《诸城水经》一书的郝敬友表示:“这段老城墙我去看过,西南角的角楼还剩下一小部分了,真的需要保护了。”
  在互联网上,记者发现,一些现代人开始用网络发帖的方式呼吁保护老城墙。家住如意花园的网友“龙城青未了”在网上发帖说:“正巧,城墙之上走来两位老者,在一边看着城墙之上的植被,一边在谈论着什么。走近询问,方知是附近的老居民,说要来挖一些城墙上的山枣,用来嫁接花木。听到这里,心头不禁一怔:对本就缺少历史古迹的诸城来说,如此宝贵的老城墙,要这样一年年地被破坏下去,真不知这段历史,还会存在几天。”
  记者在网上还看到有许多其它诸城市民的帖子,发表自己寻访老城墙的感慨,也有不少人跟帖表示要相约到老城墙来观赏,想看看这座都市化城市的旧样,想看看城墙上的洞。
  这些人中有老者,也不乏年轻人,他们虽年龄职业不同,虽处于诸城的不同角落,对于这存留下来的古城墙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的心声是一样的,这声音在现代都市的上空回旋着:“历史不再重演,文物不可重建,请发展中的城市停停脚步,保护历史,珍惜历史的载体。”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岳锡玉(署名除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