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曾经让人无限艳羡的“五大功”商业集团的故宅,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动荡的破坏后,无可奈何地老去。“看看这门锈的,看看这瓦破的,屋檐上的雕刻也被戳坏了,你说疼不疼人?”作为“五大功”后人的姜亦速,看着这早就不属于自己的房子,仍然禁不住揪心。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筹点钱把这些老屋修一下,别让祖宗留下的东西,灭失在他们手里。可喜的是,我们获知,目前该民居群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将对此处进行合理保护、科学规划,将文物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姜家后人命运各不同 采访中,姜亦速提起祖上的无限荣光感叹不已。 据姜亦速介绍,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爷爷和父亲建起了北楼后,三十年代末,爷爷姜其琇和父亲姜言涛又开始与北楼一路之隔的南侧筹建南楼,设计为上下两层18个房间,及至1947年“土改”到来时,南楼整体建设已基本完工,只剩下楼内细节部分尚未处理,就停止了建设。 姜亦速说,土地改革之前,族里很多人离开了姜泊村,远赴北京、上海、青岛、济南、佳木斯等城市,他们一家人因为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且双目失明未能远走。“土改”时被划成地主,家里的田地、房产、钱财都被没收了,一家人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北楼,到村中的磨坊里住。“因为成分不好,我们姜家留下来的适龄青年有30多人娶不到媳妇。”姜亦速说,他和三弟就至今未婚。 直到“文革“结束后,姜亦速因为大妈的四子、哥哥姜亦信参军而受到军属待遇,分到了北楼后面的一套平房,亲大哥和两个弟弟也分别在姜泊自费建了房子,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亲姊妹七个都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我今年69岁了,60岁以后村里给入了社保,目前我还享受着低保,生活过得没有问题。”姜亦速说,不管家族之前有过怎样的辉煌,那都像过眼云烟一样,随着岁月淹没在了历史中,比之以前,他自认现在的日子更好,他很自足。 百年老宅还能撑多久 在姜泊民居群,绝大多数的建筑都有人居住。部分民居的青砖房已嵌上了不锈钢玻璃窗,镂空花瓶状的烟囱里冒出缕缕黑烟。曾经的洋瓦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红砖的屋顶。细节处可见沧桑。 据村中66岁的老会计姜言臻介绍,在这些古民居中,室内最初的布置大多已经改变。只有个别户仍保持着原来的格调:东西两间为卧室,南边土炕,北边成对上柜下橱,靠墙三抽桌上摆设梳妆用具。东第二间南部土炕为封闭式卧室。正面两间半为客厅,东西各有锅灶,正北摆设硬木床,木床两侧摆设古老桌凳、用具。这种清末民初的家庭摆设,在其他地方已难见踪影。 姜泊村村主任姜保军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姜泊村部分旧建筑或被拆除,或被重新分配,现在的北楼成为村委会的办公场所。以前这些民居没有人管,也没钱修,在经济困难时期部分村民还将古宅改拆变卖了。近几年意识到这些民居有价值了,才开始保护起来。但由于该村以种地为主,村里也没有什么企业,收入有限。虽说文物坏了就得修,但缺乏资金,也没有修葺的技术人员,只好一直这么搁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北楼同样出名的南楼就被拆除了,现在想来非常可惜。现如今,姜泊民居群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部分建筑出现残损。如果能有钱修好了,开发一下旅游,给村民增加点收入是再好不过了。 姜亦速告诉记者,因为村里经济形势不好,对这49处留下来的老建筑无力进行有效地保护,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政府部门或者有爱心的企业人士出面对这些老宅子进行有效保护。“现在就希望能筹点钱把老屋修一下,看看这门锈的,看看这瓦破的,屋檐上的雕刻也被戳坏了,你说疼不疼人?”姜亦速一边看一边叹气,在他看来,房子虽然早已归为公有,但是自己对这座房子感情颇深,看到它年久失修,心里很难受。 “这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如果在我们手中灭失了太可惜了!”姜亦速说。 老宅目前正申报“国保” 据史料记载,姜泊村始立于元朝,是潍坊古老的村庄之一。目前该村人口468户,绝大多数为姜姓。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此处民居被发掘出来。 据昌邑市卜庄镇宣传委员韩萍萍介绍,该民居群主要分布于姜泊村中心的十字街周围,核心区有31处民居,外围有18处。主要是姜泊村“五大功”商业集团的故宅,其风格在保持昌邑传统民居特色的同时,还融合了诸多外来建筑因素,极具时代特色,为当地罕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 姜泊乃至昌邑人津津乐道的“五大功”,开创于清代中晚期,到清同光年间,“五大功”和牟家庄子姜懋政为代表的姜氏民族工商金融集团,规模已横跨半个中国。发展到民国初期,“五大功”资本雄厚,成为山东民族工商业界的翘楚。对以昌邑丝绸为代表的中国茧绸业黄金时代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民居成为国内罕有的昌邑丝绸老字号故宅建筑群。 韩萍萍介绍,该民居群对研究当时该地区的历史、传统建筑及风土人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些房子中,人们也可以一窥当时昌邑工商业发达时的盛况。且这些民居能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保留下来实属罕见。 此处民居群被发掘出来,下一步将如何保护或利用非常关键。韩萍萍介绍,姜泊村这些古民居群,曾吸引《大决战》、《马保三》等电影拍摄剧组来此取景拍摄。“目前该民居群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中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下一步将对此处进行合理保护、科学规划,将文物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韩萍萍说。 B6—B8版 文/图 本报记者 戴江西齐文 实习生 赵程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