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①修路工人在烈日下铺平近200℃的沥青。
②汗如雨下,工人们不一会就得用毛巾擦一下。
③修路工人靠不停地喝水补充水分。 |
|

|
|
◎修路工人高温下坚守12个小时,晒破皮是家常便饭 ◎由于修路太辛苦,从事这个工作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酷暑难耐,人们坐在室内一动不动就会汗流浃背,靠开电扇、空调降温。然而,就在这样的炎炎夏日下,在市区商场路工地上,修路工人们却挥汗如雨,在高温下铺设沥青路面。8月7日,记者在安丘市区潍安路与商场路交叉口看到,修路工人们在近40℃的高温下工作,与近200℃高温的沥青零距离接触。不仅忍受高温的“烤”验,还要忍受刺鼻的沥青味,无怨无悔。
40℃高温烈日下, 摊平近200℃沥青 8月7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安丘市潍安路与商场路交叉口看到,十多名修路工人正在近40℃的高温天气下紧张忙碌着,他们相互配合,拿着各自的工具把近200℃高温的沥青一点点铺平、铺均匀,有的拿着铁锨把成堆的沥青分散开来,有的则站在沥青上拿着特制的平摊工具把路面上的沥青一点点平摊均匀。每一位修路工人都穿着长裤、布鞋,带着毛巾。修路工人们工作的地方暴露在太阳下,没有丝毫的遮荫物。短短的几分钟,修路工人的脸上就挂满了汗珠,滴落到正在修整的路面上。时不时的用毛巾擦一下脸,擦完脸后,紧接着便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汗水不仅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也考验着他们的毅力与耐力。 安丘商场路改造工程是2013年安丘市政建设五大工程之一,道路全长3555.37米,主路宽为36米。据悉,因为商场路原有路面破损严重,部分路段的排水系统已不能满足沿街市民生活的需要,所以,安丘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3月开始,对商场路进行改造提升,项目包括部分路段的排水系统改造、全路段路面柏油改造及人行道改造提升。
为了路更结实, 希望每天都是艳阳天 在修路现场,明达市政工程公司的孟技术员向记者介绍,夏天和秋天等气温较高的时候是修补路面的最佳时间,气温越高,沥青出厂后就会冷却的越慢,修补的路面质量也就会越好。 据记者了解,出厂的沥青温度能高达近200℃,铺到路上的温度也得有120℃,“别看这铺路机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但是铺路机只是比较适合大面积的铺洒沥青,像这路段比较小的地方只能使用人工,不过人工作业又比较慢。”孟技术员指着铺洒沥青的车辆告诉记者。 运输修路材料的司机刘前进告诉记者:“沥青这种东西温度越高铺出来的效果越好,而且只要开工就不能停,就是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大家伙也得轮流着把沥青铺洒完。” 记者了解到,修路工人都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有一个凉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希望每天都是艳阳天,因为气温越高,修整的路面越结实,质量越好。为了保质保量修好路,方便市民出行,他们宁愿选择每天顶着太阳工作。像这些天室外三十七八度的气温几乎把人烤化,但为了道路畅通方便大家出行,他们别无选择。
靠喝水补充水分,每人每天喝6公斤水 记者看到在公路旁边的一处阴凉地放着很多灌满了水的水杯,每次工作的间隙,修路工人们都会到这里喝水。“干一会儿,就得喝水,不然身体受不了。”刘大姐告诉记者,干一会儿活就出很多的汗,需要喝水补充水分,不然身体就会脱水中暑。刘大姐算了一下,工作一天下来,都要喝五六瓶水,每瓶水约1000毫升,也就是说刘大姐一天要喝6公斤的水。而且,这些修路工人水杯里的水并不是白开水,而是有些浑浊的绿豆汤。因为绿豆汤有清凉解暑的功效,所以单位每天都供应绿豆汤,以防工人在高温下工作时中暑。 修路工人们施工的地方一般没有树等遮荫的物体,大部分时间是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经常会晒破皮。为了防晒,大部分的修路工人头上戴着太阳帽、手臂上戴着套袖,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据张大哥介绍,工作的时候,必须穿长裤,不仅可以防晒,也可以保护自己,以免把沥青弄到身上,烫伤自己。肤色有些偏黑的刘大姐向记者抱怨,即使自己做好了防晒措施,还被晒得这么黑,“不然的话,还不知道会晒成什么样子呢!”说完便哈哈笑了起来。
工作的时候上烤下蒸,一天12多个小时 采访过程中,一股股热浪总会扑面而来,再加上沥青特有的浓厚的气味,几乎让记者喘不过气来,记者几次试图走上前去拍摄工人施工的照片,但高温的沥青会时不时的将记者“拒之门外”。 记者了解到,这些铺洒沥青的工人们都是来自城郊的农民,当记者表示想采访他们的时候,有的工人只是笑着说“干点活没有什么可采访的”,说着说着就拿起手中的工具继续干着之前的工作,将这些刚下车的沥青铺洒的平平整整。趁着大家休息喝水的时候,记者采访了张立成,今年46岁的修路工人张师傅向记者介绍,他已经修了三四年的公路,每天早上7点钟就开始上班了,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多才能下班休息。每次修整路面都很热,不仅天气热,沥青的温度也很高,工作的时候真的感觉是上烤下蒸,汗水就像下雨似的不停地流。时间不长,衣服、毛巾都湿透了,用力一拧就可以拧下水来。 谈起做修路工人的最大感受时,刘大姐告诉记者,当修路工人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热”,工作的时候就像在烤饼干一样,非常热。
年轻人不愿意干,修路工都是中老年人 在与修路工人交谈中,记者得知,这些修路工人一般是中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年轻人没有会干这种工作的。”张大哥说,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太阳底下修补公路,不仅要忍受高温天气,还要一停不停的干活,每次干完活,他都会腰酸背痛。中午11点多,这一路段的十多名施工人员修路工人们挥汗如雨,急急忙忙擦干汗渍之后又赶赴下一路段进行道路修整和沥青的铺设。 家住一马路附近的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早上都能看到这些修路工人忙前忙后,“这些工人们的衣服天天湿漉漉的,这就是为民造福的大好事啊。”他还告诉记者,这些修路工人就像“马路天使”一样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他们坦言他们不会选择修路工这样辛苦的工作。今年刚刚毕业的小刘现在在市区一家单位工作,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修路工人太辛苦了,每天都要在太阳下曝晒,还要忍受沥青散发出来的那种难闻的气味,“但是他们真的很伟大,我很敬佩他们。”小刘由衷地说。 这么热的天还在这铺路,真是太不容易了。过往的市民和路过的司机纷纷感叹。一位停在路边等顾客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天气热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地方凉快,可是这些人却要在这么高的温度下照常工作,他们是真正的马路天使!” 让我们向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建设者们致敬!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本报见习记者 刘龙 刘国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