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学生摆摊成为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夜幕降临,汶河广场上出现了不少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一些学生利用暑假在这里摆小摊,卖书籍、饰品、小玩具。当其他学生还沉浸在校园、沉浸在暑假快乐生活时,这些学生走进社会,选择摆小摊开始“草根”创业,别样的暑假过得充实而快乐。这群学生不仅是为了赚钱,他们收获更多的是社会经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摆摊学生,他们对于摆摊的看法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摆摊体验生活,增加社会经验。 李贤 不爱说话的自己外向起来 在众多摆摊大军中,刚刚高中毕业的李贤显得非常特别。 别看李贤是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但说起话来侃侃而谈,表现出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成熟。 今年18岁的李贤以620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石油大学,是一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三年的高中生活充满了压抑,高考结束之后她顺利的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打算利用这个暑假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暑假生活刚开始,她就开始了她的第一个计划,摆摊练“胆”。 每天下午6时左右,李贤就跟姐姐到广场占人流量大、灯光好的有利位置。但只要稍微晚到一小会儿,好位置就全让别人占去,她们就只能摆在较偏僻的位置。李贤的摊位主要卖手链、项链等饰品和荧光玩具等。 “这是我第四天来这儿摆摊,每天下午6点左右就过来,那个点天还很热,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但来晚了就占不到好地方,对生意有一定影响,现在也就习惯这个点出门了。”李贤对记者说。 李贤告诉记者,白天她在家里辅导弟弟学习,晚上没事就和姐姐出来摆摊,一是赚点零花钱,二是增加社会经验。由于是第一次摆摊,姐妹二人都没有经验,收入并不是很高,但她们没几天就把成本赚回来了,现在是卖多少赚多少。“好的时候一天卖三四十元,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三四元。”李贤说。 “利用放假时间摆摊能锻炼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前不怎么爱说话,通过这几天的摆摊生活,有了很大改变,而且增加了很多社会经验,收获挺多,也让自己的暑假生活更加充实。”李贤对记者说,即将开始大学生活,她打算大学生活开始后还要把摆摊继续下去。这个暑假除了摆摊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所报专业的知识,然后再出去旅游。 李国钊 摆脱考研复习的枯燥无味 8月5日晚上8时许,记者来到汶河广场看到,广场上纳凉的市民很多。 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背着书包,手拿小玩具,正在向领着孩子的市民推销玩具。满脸稚嫩的他推销起东西来有模有样,显得特别有经验,在一顿“狂轰乱炸”之后,对方掏出5元钱购买了他一个玩具。 这个男孩名叫李国钊,今年21岁,是潍坊学院的在校生,学习播音与主持专业。李国钊家是枣庄,暑假时间来到安丘找同学。大一假期曾在安丘的汶河广场摆过地摊,大二假期曾在一家电视台实习。今年大三读完了,他开始准备考研,想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复习功课,但考虑到复习太过沉闷,他就想起“重操旧业”,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汶河广场摆摊。 “这是我今天晚上的第一笔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李国钊打趣地说。 李国钊告诉记者,大一暑假时他就在汶河广场卖过一些荧光类的小饰品、小玩具,当时他卖的这些东西在广场很少,因此很受小朋友的欢迎。那一年暑假他生意十分红火,七夕晚上,一晚上就赚了400多元,15天的时间他赚了1000余元。 “当时年龄小,没有把钱存起来,就是赚多少花多少,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今年我要把赚到的钱先存起来,最后看看到底能赚多少钱。”李国钊对记者说。 8月5日,是李国钊第一天到汶河广场摆摊,这次他主要卖荧光类的小玩具和自己亲手粘制的手机壳。 李国钊发现今年他卖的小物品在广场摊位上比比皆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卖了。“真是越来越不好干了,现在卖这种东西的太多了,看来只能打价格战了,人家卖5元我卖4元,只能薄利多销了。”李国钊说。 李国钊介绍说,他选择摆地摊,除了想赚点零花钱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提前进入社会。“通过推销东西,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想买,增加了判断力,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交际能力。”李国钊说。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的脸皮都厚了。最重要的是我过得很充实,考研复习生活不至于枯燥无味,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李国钊满足地说。 崔雪晖 体会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在商场路与潍安路交叉口东侧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摆满课外书和杂志的摊位前,16岁的崔雪晖正蹲在地上认真的整理着书籍,这些书籍让她的暑假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 记者看到,崔雪晖从挎包里拿出一条袋子铺在地上,将《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小时代》等书籍一一摆放在袋子上面,动作十分娴熟。 摊位前没有顾客时,崔雪晖时不时的拿出手机跟同学打电话聊天,见到有市民在摊位前驻足,她会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的图书,“这本书是我花将近30元买的正版书,里面很干净,而且就看过一两次,如果你想拿的话我就给你再便宜点。”崔雪晖熟练地向顾客介绍、推销,俨然是一个十足的小老板。 今年16岁的崔雪晖是安丘第一中学即将上高二的在校学生,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崔雪晖想通过暑假把一些旧书卖掉再买几本新书,开学后还能买一些学习用品,也算是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暑假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干,就想出来锻炼锻炼自己,以前感觉钱来的很容易,不知道节约,现在感觉挣钱真是不容易,我以后肯定不会再乱花钱了。”崔雪晖对记者说。 崔雪晖告诉记者,她这是第一次出来摆摊,感觉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虽然这里人流量很大,但是买书的确实有些少,会停下看书的一般都是学生。崔雪晖摆摊这几天赚了些钱,她想用这些钱再买几本郭敬明、笛安的小说看看。 “现在孩子的一些想法我们感觉比较好,她能够充分利用暑假出来摆摆小摊,锻炼一下是很值得赞同的,虽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但还是希望孩子能更独立一些,出来摆摆摊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强了社交能力。”崔雪晖的母亲裴女士告诉记者,从开始摆摊后,女儿懂事了很多,知道钱来之不易后就更知道节省了。 解颂 同龄孩子能干的我也能干 10日晚上9时30分,在体育场南门处,一盏灯照亮一个不大的摊子,摆放着汽车玩具、荧光棒之类的小物件。11岁的解颂是这个小摊位的老板,她是安丘青云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暑假过后就升入六年级了。从7月下旬开始,她每天晚上都来这里摆摊。 她告诉记者,他们家距离体育场不远,晚饭后她几乎每天都和妈妈一起来锻炼,平日晚上体育场上锻炼身体的市民比较多,文明之夏文化活动开始后,每晚一场的文艺晚会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前来观看。一些商家就抓住这个商机,在这里摆摊营业。解颂看到这里有小朋友摆摊卖小东西,觉得同龄孩子能干的她也能干,决定自己也要来这里摆摊。 解颂当晚的“生意”并不是很好,总共卖了五件商品,营业总额不到10元钱。记者看到,光顾她摊位的多是些小朋友。她的商品价格也不贵,一个看上去很精美的玩具汽车才卖3元钱。记者问她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她说,这些商品进价就不贵,所以不能卖贵了。 解颂的妈妈任女士每晚都陪女儿来摆摊,她告诉记者,孩子自己提出来要摆摊锻炼锻炼,这是好事。白天她陪着孩子到南苑商贸城进货,晚上再陪她出来摆摊。“不在乎她挣几个钱,主要是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任女士说。 在解颂摊位的旁边,9岁女孩韩佳霖守着一个更大一些的摊位。她的摊位上除了一些小巧的物件外,还摆了布娃娃、笔记本等商品。记者了解到,韩佳霖是青云山小学3年级学生,一个人在这里摆摊,没有家长陪同。 任女士说,小佳霖和她们家住在一个小区,每晚都是跟她们一起来,自己在这里摆摊,收摊后再跟她们一起回家。 记者手记:暑假练摊,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串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成长的经历。由此联想到近日网上的一则消息:一位父亲为磨练8岁女儿,带其徒步700公里回老家的事情引起了热议,在多数网友的留言中表示支持。但是,当轮到自己孩子的时候,一些家长却退却了,舍不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开明的家长对于孩子暑假摆摊一事十分支持,觉得这是让孩子接触社会、锻炼自立能力的好机会;而有一部分家长出于溺爱,宁愿让孩子什么也不做呆在家里吹空调、上网、看电视,也不放手让孩子出去接触社会;而更多的家长则习惯让孩子往返于各种补习班,希望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其实,与其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花钱大手大脚、不懂事,倒不如让孩子更多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验劳动的艰难。这样,他(她)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不易,体会到每一分钱的分量。孩子才会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懂得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花凯 本报见习记者 刘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