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天朔,一位以歌曲《朋友》成名、外形颇“重量级”的摇滚歌手。他做了约4年半的“槛内人”,今年2月“出来”后,几乎同时消失于茫茫人海。8月8日下午,颇费一番周折之后,记者与臧天朔取得了联系,去探访他在北京郊区的音乐工作室。臧天朔答应对记者“独家谈一谈”,但对“以前的事儿”和“里面的事儿”绝不可提,只谈谈现状,聊聊音乐。臧天朔表示目前除了做音乐就是练书法,还养了3条藏獒,将来还打算投资京郊地块。 正在筹备演唱会,唱的都是新歌 臧天朔说,9月7日会在北戴河的碧螺塔举办个唱,主题为“面朝大海”,除了《朋友》等老歌外,全是新歌。圈中好友章子怡、梁天、刘晓庆等将前往助阵。在北戴河个唱之前,还将有一次“试水”之举,8月25日的青岛“世界城市音乐节”上,他要率乐队登上金沙滩万人演出广场。 “我喜欢的是这两次演出都是面朝大海”,臧天朔说,之所以借用海子诗句,是因为“人生就像大海,有波澜起伏,有潮起潮落,有自我的吐纳更新,大海多深沉呀,气象万千,永不枯竭”。对此两场演出,臧天朔极看重,正备新歌,记者索要了一张歌单,《老爹老妈》、《神奇》、《沙滩二哥》、《望月》、《兄弟》、《梦吧》、《风筝》、《天空》、《香蕉》等,“这些全是新歌,曲子基本都好了,有些词还没最后定,正琢磨呢”。 7月中旬起,每天下午两点到五点,是铁定的排练时间,臧天朔领航员般坐在最前头,弹着吉他,同时“呜哩哇啦”一通“乱唱”,大家各自弹拨,极有气势。乐队成员、著名贝司手刘君利笑言此为“臧语”,亦即“臧式语言”。作为臧天朔的发小,刘君利深深理解那位壮汉,他们从小一起玩音乐,一起加入不倒翁乐队等等,“他在那呜啦呜啦时,我们其实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养藏獒,搞投资,打造“臧式”桃花源 除了音乐之外呢?“写字”,臧天朔说。他摸起搁在电镀椅上的手机,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毛笔近作。 臧天朔说他今春与朋友去京郊房山,在极偏僻的一处沟壑里,所见景致,当场惊艳,于是立即拍板,“就是这儿了!”臧天朔说以后愿长居于此,“至少每年在那儿待俩月,隔离尘世,做做音乐,想一想人生”。臧天朔正筹划在此投资,将偏僻小沟维持成一方净土:不通电,没有手机信号,参观者来到沟口必须换乘马车,穿土布衣,吃当地碾的小米,想吃什么家禽家畜,全部绿色无公害饲料喂养。记者询问是否做成“会所”或“沙龙”时,臧天朔一口否定说不做那些,将来建成要面向公众,只要热爱自然,想回归自然,欢迎来,但必须遵守纯绿色的理念。臧天朔说,还有一些创意,但现在不宜泄露。 2008年7月7日,记者曾到过京郊这处“臧宅”,当时距他后来“出事儿”不足一月。那年“出事”后,这个院子顿时空旷了下来,任荒草蔓延。 本月8日,记者再度前来,护院的仍是铁笼内三只藏獒,但不闻吠声,不似以前那样老远便吠声如豹。可容1200人的演出厅,临时改为停车场,停放着老臧及朋友们的车。 臧天朔感慨到,今年五一后,他重回此处。村子依然清静,院里已是荒草丛生,他就与刘君利、“老宋”等朋友一起铲草、洒扫,并在门口挂上寓意吉祥的灯笼,录音棚里镶挂了几幅仿梵高的小油画,把照壁上的风景画也清洗了几遍。此番前来,记者看到小院已焕然一新,录音棚外的房门,则一个个半开半掩,门框门枢之间,仍有蛛丝迎风抖动,房内座椅以布遮盖,桌面蒙尘,透露着一些沧桑……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