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前15天有14天最高气温超33℃,较历史平均最高气温高4.3℃ ◎目前已知有三人中暑死亡 4日最高气温为36.4℃,出现在寿光。 5日最高气温为35.7℃,出现在寿光。 6日最高气温为37.9℃,出现在寿光。 7日最高气温为36.8℃,出现在寿光。 8日最高气温为35.9℃,出现在高密。 9日最高气温为36.5℃,出现在寿光。 10日最高气温为35.5℃,出现在寿光。 11日最高气温为36.6℃,出现在高密。 14日最高气温为35.6℃,出现在寿光。 15日当日我市多地出现36℃高温。 注:8月6日最高气温37.9℃是自1951年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日第四高温,其中1959年同日最高气温为40.9℃,1961年同日最高气温为39.6℃,2009年同日最高气温为38.1℃。
8月份上半个月,我市接连出现高温天气。8月9日至13日,我市气象部门连续两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8月15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在过去的15天中,我市有10天最高气温超过35℃,剩余的5天中有4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3℃,仅有一天最高气温为31.7℃。其中,8月6日的最高气温为37.9℃,出现在寿光,是2010年至今4年中出现的同日最高气温。 我市多地昨日出现36℃高温 15日一大早,一出门就感觉到阵阵热浪迎面扑来。记者走在大街上看到,多数市民的额头上都冒着汗珠,有市民说:“今天好热啊,这都立秋一周了,怎么还这么热呢?” 15日中午11时许,记者乘坐城区17路公交车时看到,公交车上被太阳晒着的一排坐位都空着,车上的乘客宁愿站着也不愿坐在被太阳晒着的坐位上。“今天虽然很热,但是不闷,树阴凉处有风的时候还很凉快。”坐在公交车上一边扇扇子,一边擦汗的赵大爷说。 与7月份的强劲雨势相比,8月份的高温天气更“猛”,不少市民直呼热得受不了。根据市气象台消息,8月15日,我市多地出现36℃高温,除临朐、安丘、高密、诸城最高气温为35℃,市区和其余各县市区最高气温均为36℃,较14日最高气温34℃总体明显上升。 进入立秋节气已经一周了,虽然这一周的最高气温居高不下,但是早晚相对凉爽,并伴有风。“白天热得像火烤,晚上降下温来凉快凉快,也能睡个好觉。”家住奎文区樱园小区的王女士说。 前半月有10天最高温超35℃ 到目前为止,8月份是我市今年出现高温天数最多的月份。记者查询市气象台发布的气象资料发现,8月1日至15日,我市每天最高气温都超过了30℃,其中有10天的最高气温超过了35℃,而且9天出现在寿光。 余下的5天中,有4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3℃,分别为:1日最高气温为33.4℃,出现在寿光;3日最高气温为34.4℃,出现在寿光;12日最高气温为33.8℃,出现在寿光;13日最高气温为34.9℃,出现在寿光。只有2日的最高气温为31.7℃,仍出现在寿光。 据统计,8月份过去的15天,平均最高气温为35.4℃,较历史平均最高气温31.5℃高出了4.3℃。 连续两次发黄色高温预警信号 市气象台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进入8月份以来,我市先后两次发布黄色高温预警,分别在8月9日和8月13日。“8月9日、13日,市气象台连续两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只要气象站中检测到4个监测点超过35℃,我们就会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该工作人员说。 高温预警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红色级别为最高,表示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到40℃以上;橙色级别表示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到37℃以上;黄色级别最低,表示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解释道。 不少市民不禁要问,今年的天气似乎热得出奇,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热得这么厉害呢?气象专家表示,今年的海洋受东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风量偏低,整个西太平洋暖风地区海风偏高,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偏北。另外,自去年9月份以来,北极海冰相当少,处于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全球变暖使得全球的副热带高压都有向北移动的趋势,所以市民感觉到天气较往年热。”该气象专家表示。 天气炎热,中暑患者有所增多 15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由于最近天气炎热,中暑患者明显增多。最近两周,潍坊市中医院接诊15名中暑患者,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20名中暑患者,其中年轻女性居多。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宋建华表示,当人处在高温环境中,如果没有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的热量又不能向外散发,就会引起中暑。 宋建华提醒说,市民中暑后,首先要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药。另外,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针对在工作岗位上中暑的情况,潍坊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工作者在高温作业时中暑可依法申请工伤,但需要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认定。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未来三天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 15日下午,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未来三天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为36℃,相对较热。 具体天气情况为:16日白天,内陆地区晴间多云,南风3到4级,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6℃,相对湿度30%到70%。北部海区晴间多云,南风5到6级,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3℃。17日,内陆地区晴转多云,南风3到4级,最低气温26℃,最高气温36℃。北部海区晴转多云,南风5到6级,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4℃。18日,内陆地区多云转阴有雷雨,南风短时北风3到4级,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5℃。北部海区多云转阴有雷雨,南风短时北风5到6级,最低气温为23℃,最高气温32℃。 预计未来一周以多云为主。19日阴有雷雨或阵雨转多云,南风3到4级。20日多云,南风3到4级。21日晴间多云,南风3到4级。22日晴间多云,南风3到4级。 新闻追踪 盐场工人中暑身亡 家属获赔43万元 8月9日,本报A3版以《盐场工人中暑,两天后身亡》为题,报道了菏泽工人宋师傅在寿光市羊口镇一家盐场打工中暑后身亡的事,其家属与盐场就赔偿一事经过多日商量,最终在8月15日,该盐场赔偿给死者家属43万元。 8月6日上午,宋师傅在羊口镇一家盐场上工作的时候突然中暑,工友和盐场一名负责人将其送到了羊口镇医院,由于病情比较严重,随后又被送到了寿光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当时医生检查发现,宋师傅中暑后多器官出现衰竭。 宋师傅在寿光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救治两天后,因抢救无效身亡。连日来,宋师傅的家属要求盐场进行赔偿,双方经过多次协商,8月15日上午,盐场赔偿了43万元。 专家提醒 夏季药品储存要格外上心 最近的气温越来越高,不光市民吃不消,一些药片在炙热的天气当中也变得“娇气”起来,夏季药品应该怎样储存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夏季一些常规药片要避光储存在20℃以下,在超过30℃高温、潮湿的天气下,药品很容易变质或提前失效。药品说明书上的“密封,阴凉处保存”是指不高于20℃室温,如果是“冷处”,是指2℃—10℃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胃药如乳酶生、胃蛋白酶以及糖尿病人用的胰岛素等,一定要放在冰箱中冷藏;散装的药片或胶囊,如果是在室温下保存,一定要用深色的玻璃瓶;外用药品如滴眼液、滴鼻液和漱口液等夏季也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此外,中药制剂中蜂蜜和红糖等都是很常见的添加剂,在常温受潮时非常容易变质;一些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胶囊在受热后,也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等状况。 专家提醒说,如果制剂类出现渗液、药品裂开等问题,即使没有过期也不要使用;一些包装完好的过期药品也不要服用。建议市民定期清理小药箱,处理过期药时可以把没拆封的拆开、把制剂打碎以后再扔掉,以免被他人捡去误服或被不法之徒循环利用流入市场。 中暑案例一 潍城区51岁环卫工人中暑去世 今年51岁的李忠林曾在潍坊东恒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从事环卫工作。8月7日下午,李忠林在潍城区新悦轩小区北门打扫卫生时中暑晕倒在地。当晚11时10分,经抢救无效去世。 8月7日下午,51岁的李忠林像往常一样推着三轮车,拿着扫把出门打扫卫生,他负责潍城区西园街月河路至永安路路段的街道卫生。7日下午1时30分,李忠林在月河路与西园街交叉口附近的新悦轩小区北门清扫卫生时,突然晕倒在地。 “我哥哥晕倒时,有人在现场看到了。”8月15日,李忠林的妹妹李忠芹对记者说,7日下午1时50分左右,哥哥的同事给她打来电话说,她哥哥中暑晕倒了。接到电话后,李忠芹和丈夫立即赶到了现场,并跟着市市立医院的救护车,将哥哥送往市市立医院。 “经过抢救,医生告诉我们,哥哥的病情比较严重,由于中暑,各个器官已经衰竭,如果不放心,我们可以转院。”李忠芹说,考虑到转院会耽误抢救的时间,而且他们也相信医生的医术,就没有转院。当天晚上11时10分,哥哥李忠林去世。 李忠芹告诉记者,哥哥李忠林是2011年到潍坊东恒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打工的,从事的是环卫工作,并未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李忠林去世后,潍坊东恒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只答应补偿几个月的工资。“我哥哥是在工作的时候去世的,应该属于工伤,公司应该按照国家相关的工伤标准进行赔偿。”李忠芹说。 1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潍城区永安路与西园街交叉口西北角的潍坊东恒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该物业公司经理于海歌告诉记者,李忠林确实是他们公司的员工,也确实是在户外工作时中暑身亡。 “我是8月7日下午1时50分接到单位其他人打来的电话,说是我们单位的一个清洁工在永安路与西园街交叉口东侧晕倒了。”于海歌告诉记者,在得知李忠林晕倒的信息后,她于下午2时15分赶到了潍坊市市立医院,并为李忠林交上了3000元的住院费用。“当天晚上11时多,我接到了李忠林妹夫的电话,他告诉我,李忠林因抢救无效去世了。”于海歌说。 于海歌给记者出示了李忠林在市市立医院的门诊病历,上面写着:“患者1小时前高温下工作突发昏迷,呕吐物有酒精气味,体温41℃……” “我们单位的保洁员下午上班时间为2时,他晕倒的时间为1时30分,天这么热,也不知道他为啥这么早出去。”于海歌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夏季出勤管理办法》告诉记者,虽然李忠林确实是在工作的地方晕倒,但是并不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记者注意到,在《夏季出勤管理办法》中,保洁员的工作时间为上午7时—9时,下午2时—4时。 于海歌拿着李忠林的病例告诉记者,病例上写着,病人晕倒当天的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且标注病人有嗜酒史,她怀疑李忠林在上班之前喝酒,导致中暑身亡,不属于工伤。 中暑案例二 保安中暑晕倒,城管及时施救 本报讯 15日上午,城区V1购物广场一名保安中暑晕倒,在市市政局执法人员和120急救人员共同努力下,保安转危为安。 15日上午10时20分许,市市政局直属大队执法队员途经V1购物广场巡查时,看到广场上一名保安中暑倒地,两名执法队员马上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将其上衣解开,用矿泉水给其冲脸洗头,帮其降温。在附近执法的队员也赶来,一起把这名保安转移到阴凉处进行施救,并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赶来的120救护车将这名保安送至市中医院抢救。 当天下午,记者获悉,这名保安已经出院。(记者 戴江西) 中暑案例三 盐场工人工作时中暑身亡 安丘市官庄镇席师傅在寿光市羊口镇一盐场打工,8月7日他在盐场中暑后被送到寿光市人民医院救治,但因抢救无效身亡。 席师傅的侄子席先生告诉记者,席师傅今年53岁,最近三年一直在羊口镇的盐场打工。“我叔叔是8月7日上午10时左右在盐场中暑的。”席先生说,“8月10日凌晨零时50分左右,叔叔因救治无效身亡。” “虽然盐场负责人在叔叔住院期间交了医药费,但在叔叔去世后没有给出合适的赔偿。”席先生说,现在他叔叔还被放置在寿光市人民医院的太平间里,他希望此事尽快处理完,早点将叔叔运送回老家安葬。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邓永杰 本报见习记者 李早花 实习生 宋国栋(署名除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