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中小学生将有“终身学籍号” |
◎今秋新学年开学,《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 ◎实行“一人一号、籍随人走”,于年内建成并且全国联网 |
|
2013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中国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我国每个中小学生都将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杜绝“重复学籍”等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22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学籍的规定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学籍管理办法实施后,学校将以学生身份证号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统一申请学籍号,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等问题。 据了解,历时3年制定的学籍管理办法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论证修改,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资格、隶属关系、学习经历等基本要素信息建立、审核、转接和监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杜柯伟介绍,学籍管理办法设计了学生学籍档案的基本内容,除学籍基础信息外,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体质健康测试及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信息以及享受资助信息等。 杜柯伟强调,学籍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籍变动处置的办法和流程,覆盖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况,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 可防随意修改学籍信息 杜柯伟表示,过去学籍管理是以省为单 位在管,无法逐一对跨省转学的学生进行管理和统计。“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的管理办法和即将于年内建成、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将更好地解决跨省转学问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说,我国正在部署应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可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等方面的需求,并与其他学段的学籍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据悉,今年10月底前全国将完成中小学生信息采集录入。采集工作将采取家长签字、修改留痕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逐级核查、永久追踪,从技术上防止随意修改学生学籍信息。 ◎相关新闻 小学生减负“十项军规”,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根据教育部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等。 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 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如,在作业方面,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在考试方面,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在学习资料方面,实行“一科一辅”。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小学规范办学再次提出要求,包括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并实行信息公开;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全面取消百分制,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至8月29日。 本报综合新华社、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