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建民正在作画。 |
|

|
|
在中国书画圈内有一个共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潍坊。”近年来,随着文化艺术市场的逐渐升温,潍坊的书画市场也“牛气”起来,并逐渐成为全国书画市场的风向标。目前,书画俨然已经继风筝之后,成为了潍坊的第二张“金色名片”。8月20日,记者采访了美国中国画学会主席、旅美花鸟画家赵建民,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把中国画努力推向世界。
愿望 将中国画推向世界 8月20日下午2时许,记者见到赵建民的时候,他正在作画,一幅傲寒梅花图,寥寥几笔便极有神韵,令欣赏者不禁啧啧称赞。赵建民告诉记者,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国传统的题材,继承舅父于希宁老先生的画风,比如说梅花、凌霄等;一类是他自己的风格,从自身生活中来的,主要是热带雨林系列的作品。 赵建民是地地道道的潍坊人,从小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中,舅父于希宁是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赵建民以艺术家身份定居美国洛杉矶,并在多个城市举办画展。谈起故乡潍坊的书画艺术,赵建民颇有感慨。“我是潍坊人,在国外呆久了,特别想念家乡,这两年我每年都回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潍坊重视文化、重视艺术,在国内是走在前面的,我非常为潍坊的书画底蕴和书画成就感到自豪。” 赵建民透露,他现在在美国主要致力于传播中国的文化艺术。“我在国外办了10家学校,大量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画是教学的一部分,学画的人包括当地的华人子弟,也有各个年龄段的美国人。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在国外,武术、中医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东西越来越被外国人认可,但是代表中国艺术的中国画地位还不行。”赵建民说,他还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中国画家用毛笔和宣纸来画美国。“我就想请中国画家去画美国的活动,画美国的山川人物,表现他们的文化。到时候再给美国人看,效果肯定不一样了,我最近正致力于这个事情。”赵建民说。 潍坊 国内书画市场风向标 赵建民说,在中国书画圈内有一个共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潍坊。”这种共识,并不是潍坊人自己的自吹自擂,而是艺术圈内的一致观点。中国的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艺术家,基本上都来潍坊办过展览。要想知道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得到认可,来到潍坊试试便知道。如果在潍坊的市场上走不开的话,那么在别的城市也很难有市场。 潍坊之所以有这种“试金石”的地位,主要源于潍坊的书画艺术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潍坊从古至今培育了大量书画界人才,从宋朝的张择端,清朝的陈介祺,近现代的郭兰村、郭味蕖、陈寿荣、于希宁、刘大为,个个都是中国画界的重要人物。”赵建民说。 潍坊在丰厚的书画底蕴的基础上,近年来大力发展书画市场。目前,潍坊的画廊无论是数量还是品位都在国内首屈一指。潍坊市文改办综合科科长刘斌军介绍:“目前,青州市有画廊500多家,临朐县也有300多家,潍坊市内更不用说。如此大的书画市场,在国内是十分罕见的。” 得益于丰厚的底蕴和广阔的市场,潍坊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画节,并且交易额呈不断上涨的趋势。“首届中国画节的总交易额4.98亿元;第二届中国画节总交易额5.27亿元,到第三届画节展区面积扩大三倍、作品数量翻番,交易额更是破了新高。”刘斌军说。 中国画 成为第二张“金色名片” 在第三届中国画节开幕式上,“中国画都 山东潍坊”揭牌,潍坊市被中国画学会命名为“中国画都”。这是继风筝之后,潍坊的又一张响当当的“金色名片”,这标志着潍坊的中国画产业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看到家乡的书画事业蓬勃发展,赵建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年,我们在美国成立了美国中国画学会,方便国内画家前往国外采风,也能更好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画。” 对于未来,赵建民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我准备邀请知名中国画画家前往美国采风,用中国画来画美国,让中国画在国外拥有自己的市场,让中国画逐渐走向世界。让外国人一提起潍坊来,不仅仅想到风筝,更能想到中国画。”赵建民说。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