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市场风向又转,抗战剧减少,情感剧成新亮点 |
抗战折戟 情感升温 |
|
|
8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北京电视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此次影视展上,以往铺天盖地的抗战剧有所降温;同样加强审查的谍战剧也明显减少。而数量庞大的现当代题材,也与以往集中于家斗、育儿等热点话题剧不同。此次展出的现当代题材,像《幸福36计》、《敢爱》、《一仆二主》、《大丈夫》等都市婚恋剧表现抢眼,而不是只围绕剩女、育儿、婆媳打转;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离婚律师》、《妇产科》、《到爱的距离》等一些都市职业剧,而“xx续集”的电视剧则难觅踪影。 上市及准上市公司成新剧“批发商” 以华策、长城为首的追求高盈利比的公司,开足马力批量化生产,成为影视展上的“批发商”。今年华策携40余部剧集亮相影视展。此前华谊、华策、光线等影视制作企业的上市,带动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蠢蠢欲动谋求上市,并开始批量化生产。但在这两年,诸多预备上市的公司虽扩大了生产,却背离了市场,不少电视剧卖不出去。 在本届影视节目展上,华策影视携40余部剧集亮相,其中有超过20部是尚未播出或者正在拍摄制作中的剧目,包括了古装武侠、古装神话、古装人物传奇、青春偶像、当代都市生活等各种类型。被业内认为是“雷剧大户”的长城影视,依然顶风而行,推出三部抗战传奇剧,以及集数超长的《隋唐英雄3》和神话剧。小马奔腾、海润、新丽传媒等电视界的巨头,作品数量和质量则较为稳定。 当代题材限制颇多,古装青春偶像剧近年来发展一枝独秀,“22条规定”中,对于电视台的古装剧播出比例进行了限制,但节目展上古装剧数量仍不见减少,但纯粹的古装言情剧比例有所下降,改编古代神话传说、评书故事等作品比例上升,以及有望成为新一轮题材热点的仙侠玄幻剧,比如《华胥引》、《仙剑奇侠传5》等,也出现了少量把青春校园、家庭宅斗、谍战融入古代生活的新一类古装剧。 当代都市生活明显回暖,这也让编剧、导演的热门人选有所更迭。在现场可以看到,编剧陈彤、导演杨文军成为新一代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陈彤担任编剧的作品《一仆二主》、《离婚律师》都拥有强大的主演阵容和投资规模,成为购片人员关注的热点;导演杨文军则是《致青春》、《剧场》、《离婚律师》三部热门电视剧的导演。
都市剧大牌成风,少量大剧依然预售看好 今年的北京电视节都市婚恋剧成为最大的亮点。虽然自2012年开始,电视剧整体行业开始逐渐低迷,但一线演员的片酬却只见上涨不见下跌。这届影视节目展上,不少制片人都表示“合适的演员档期太难抢”——这两年电视剧热门题材开始从正剧、抗战剧转向都市剧,这也导致热门演员人选类型有所变更——任重、姚笛、贾乃亮、李晨、张译、李小冉等曾出演都市剧的演员,以及诸如以演古装戏出道的钟汉良、罗晋等,都是制片方的热门人选。 对购片人员和电视台而言,仅仅从项目名称和简介来看,古装剧能够提供较为清晰的概念,而现代剧的概念、人物、故事则比较难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砸大牌”的风气从历史正剧和军旅戏开始浸染到都市剧——不少都市剧也都拼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一仆二主》导演刘进、编剧陈彤、主演张嘉译、闫妮,几乎都是业内大牌;《离婚律师》主演邀请到吴秀波与姚晨,编剧陈彤,导演杨文军;《大丈夫》导演姚晓峰,编剧李潇,并邀请到王志文与李小冉担纲主演。 虽然上半年大量堆砌大牌的电视剧收视上折戟沉沙,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堆砌大牌”依然被业界看好。据悉,《离婚律师》、《一仆二主》虽然都还在拍摄中,但一线卫视对其都青睐有加,正在预售或已经完成了预售。 之所以如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是大制作的电视剧市场关注度高,电视台购片后倘若收视率不好,相关工作人员也可推卸一定的责任;其次,当下仅仅想靠明星演员就大卖不太可能,现代剧“大制作”是全方位的——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全方位大牌,尽量把风险控制到最低;而购买热门题材大剧,是一线卫视实力的象征,也比较容易做营销、拉广告。 然而,除了极少量“砸大牌”的电视剧有此好命外,大量电视剧都不再可能有好的预售量。 多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买电视剧,不仅要看剧本,看片花,不少电视剧还要看五集以上的正片,经过内部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购买。一线卫视看重“品牌效应”,二线卫视则更关注作品本身的质量,这也是参会多位制作人共同的感受。
市场消灭了历史正剧,都市剧的春天尚未到来 上半年是历史大剧折戟沉沙的一年,也是单纯某一热门元素(编剧、导演、明星等)失利的一年,而这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了此后电视剧的制作和购买环节。 此次影视展上,大制作的历史正剧几乎全无踪迹(历史人物剧《谋圣鬼谷子》也都走情节的路线),且普遍不被市场看好。“大制作”依然是畅销和热门的保证,但不再仅仅是单方面的“靠明星”,而是全方位的“大制作”。 政策上,对古装剧、抗战剧播出进行严格限定,这导致了都市剧数量的激增。但大多数都市剧依然是一个想法成就一部剧,利用大牌保证品质,可控的优质剧依然较少——都市剧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仍然在观望之中。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