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2版:青州读本·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不留书面作业引来七嘴八舌
2013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留书面作业引来七嘴八舌
◎教育部规定“全面取消小学生书面作业”让家长担忧◎专家认为,“减负”重要的是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
   潘书 作




  8月22日,教育部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在阳光入学、均衡编班、一年级老师要“零起点”教学、严禁违规补课等方面再次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该规定首次明确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学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小学老师和家长们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个减负新政,老师和家长们多表示担忧。8月2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状
小小肩膀大大书包

  “我女儿的书包最起码得有七八斤重。”家住市区云门山街道宝鼎社区的夏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10岁,开学就要上小学四年级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本书几乎每天都得用,每天每门课都有配套的练习册、作业本,再加上当天要用的社会、品德、音乐课本,这就是十几本,有的时候还要背上字典、英语词典什么的,书包每天都是鼓鼓囊囊的,有时候满得连水壶都塞不进去了。”夏女士告诉记者,这些课几乎每门都有作业,自己女儿做作业又慢一些,每天都要做将近三个小时。
  “儿子的书包,我拿着都嫌沉!”家住市区王府街道五里村的孙先生则表示,自己每天接送上小学的儿子上学放学就是为了能帮他背书包,“都说要培养孩子独立性,但是那么点儿的小孩子背上个那么沉的书包,家长也觉得不忍心,平时他一放学我就先把书包接过来。”孙先生表示,儿子的书包现在是越来越重了,他听说有的商家在书包上也大做文章,还生产出拉杆箱一样的书包,在大城市受到了一批小学生们的追捧。
家长
不要让孩子越减越累

  对于《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关于不留作业的规定,大部分家长们都表示担心。夏女士就表示小学阶段不留书面作业未必是件好事,她告诉记者,小学生学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尤其是语文科目中的汉字、古诗词等内容都是需要准确记忆的,“老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学习就得需要记录、抄写,其他科目也是一样的道理,多写多练才能掌握得扎实,小学是记忆的最好时间,要是全部取消作业,我觉得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夏女士说,应该取消的是机械性的抄写作业,而不是全部的书面作业,“我很同意减负十条中关于给小学生布置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的规定,但这不一定就得全面取消书面作业。”
  家住云门山街道海岱苑社区的钟女士认为,减负很可能会让孩子越减越累。钟女士的女儿今年该上小学六年级了,孩子每周六要固定学习小提琴外,课余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学习,“现在孩子的升学压力太大,小升初还好说,以后的中考、高考都是道坎儿。尤其是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课程,就是得多做多练才能打好基础,减负把作业都减掉了,但是中高考该怎么考还怎么考,所以回家肯定还得自己再做题。这样一来,倒不如老师统一布置作业统一讲评更轻松些。”
教育专家
减负需多方共同努力

  针对教育部拟出台的小学阶段不留作业的规定,8月28日,记者采访了青州市旗城学校小学部校长马光波。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几年前,山东省教育厅就有规定,不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留书面作业,其他每个年级的作业量都要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教育部这次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我们都很关注,其中的大部分规定我们也早都做到了,所以争议最大的还是在全面取消小学生书面作业这一条上。”
  “小学低年级学生取消书面作业从实行以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的老师也想了很多体验性的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兴趣。但是全面取消整个小学阶段的书面作业就有些难了,因为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马光波告诉记者。
  对于全面取消小学生书面作业的减负新规,马光波说:“家庭作业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但是课外的巩固和强化训练却是一些学科的必要组成部分。有些知识课上讲讲就能懂了,但有些知识却是需要课外强化的。我觉得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实行弹性作业制度,比如说对已经把知识掌握得很扎实的学生可以不留书面作业,或者用一些探究性、延展性的研究活动代替;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的话则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巩固复习。”
  马光波认为,减负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来说都是件好事,但它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把减负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调配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放学之后能有地方可去,比如说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这些场所要利用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同时家长也要帮助孩子一起规划课余时间,不能让玩电脑、打游戏、看电视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全部。”
        本报见习记者 潘书
◎ 相 关 链 接
减负的关键 是转变观念 和考核机制
  “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把升学率作为政绩,作为指挥棒,不在任何会议上进行比较、攀比,如果我们的低年级教师没有学生成绩、班级排名等考核压力,教学质量监测真正不只看分数,减负就有希望。”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建议,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校长、普通教师统一认识,严格执行出台后的措施,是减负的关键。他还表示,家长和社会要支持学校的改变,要通过各种手段加以监督。
  “真正落实减负的规定,关键还是育人观念和教育考核机制的转变。”上海外国语大学静安附属小学校长张敏说。
  “现在课外教育畸形发展,许多孩子上一个好的初中、高中,要奥数、作文等好几个证书当敲门砖,这样简单规定学校不留作业、不考试,没有充分对症下药。”复旦大学教授任远表示,只有从根子上改革当前的招生、评价制度,减负才能命中靶心。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傅禄建认为,除了简单地通过行政指令来规定不得做哪些外,学校更应该从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上加以改变,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多用快乐、健康的内容来充实课堂;不是简单不留作业不考试,而是留怎样的作业、怎样合理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