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3蓝色经济大家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国际海洋城迈向“深蓝”
2013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海洋城迈向“深蓝”
◎上半年该市蓝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 ◎国家级引智实验区为其“深蓝”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日照世界帆船基地。



  日照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海洋和港口是日照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如今,蓝色经济比重已经占到日照市GDP比重的45%。9月2日至3日,记者在这座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城市采访了解到,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四区三园”之一的中外合作项目与示范园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日照国际海洋新城以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为战略重点,全力打造日照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际海洋城应运而生
  自蓝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蓝黄两区的各城市都在千方百计利用好这一战略,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日照国际海洋城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12年6月27日,日照国际海洋城规划正式展现在日照人民眼前。
  “概念性总体规划”由新加坡盛邦国际咨询公司编制。盛邦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司,40多年来承担了新加坡全岛所有现代城镇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根据规划,日照国际海洋城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海岸线16.5公里,起步区6.63平方公里。依据区域生态敏感度和生态分区分析,确定近海发展带、临海生活带、都市发展带、加工制造物流带四大功能分区,重点发展海洋服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临海高端制造六大产业。
  据日照国际海洋城管委会调研员、日照国际海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江介绍,兼顾城市集约发展、生态资源与传统山水文脉的保护,理顺国际海洋城在日照整体的城市功能,凸显区块特色,形成“两心一岛十组团”空间架构。
  据介绍,“两心一岛”是指尧王城古文化中心、环球海现代生活中心和未来人工岛。“十个组团”是指以河道水体、山体绿廊、主要交通通道为分隔,以环球海与尧王城遗址轴线为中心,10个片区分设副中心,形成“十团环绕”的布局模式。
  2日下午,记者看到,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始,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建设者们正一步步将规划蓝图变成现实中的城市。
“引智”为发展攀高枝
  海洋城位于日照涛雒镇,这里原先只是一个以传统农业、渔业为主的乡镇,工业基础和城市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虽然临海,但那仅限于滩涂养殖和近海捕捞,日照国际海洋城区域内的海洋产业几乎一片空白。
  赵东江介绍,一年来,海洋城以“国”字号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目标,千方百计“攀高枝”,并得到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三研究所和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高校产业联盟、广州暨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数十余家“蓝色”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积极回应。
  目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已经确定在这里设立海洋环境生态监测仪器设备制造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将在日照建设海洋科技孵化中心,广州暨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此落地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项目。
  去年6月,国家外国专家局也正式批复在日照建立“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这是该局正式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
  也正是有了这一国家级引智实验区,日照国际海洋城已经吸引了总投资4.8亿元的日照贝尔特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研发基地、投资1亿美元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膜产品生产基地、投资16.8亿元的北京雷力公司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2亿元的山东蓝孚电子加速器辐照项目等大项目纷至沓来。
“蓝色”元素越来越多
  海洋经济并不陌生,但什么才是蓝色经济?“发展理念: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发展定位:日照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引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生态宜业宜居蓝色新区。”这就是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四区三园”对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定位。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蓝黄战略中,日照的战略目标为“把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据相关数据显示,日照市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已经从2010年的423.7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596.5亿元,占GDP的比重也由原来的41.3%提高到了44.1%。今年上半年,日照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310.44亿元,增长11.5%,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5%。
  对于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发展,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解释说:“‘产’与‘城’是融合在一起的,海洋城不仅是城,更必须是一种模式创新、理念突破。”日照市的蓝色经济元素越来越多,无论海港、海工、海产、海商、海智、海文、海城、海游等等,都和海洋息息相关。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蓝黄经济发展计划中,日照市将着力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向“深蓝”迈进,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文/图 本报记者 韩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