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4版:安丘读本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修起阳关道,村民收入节节高
2013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起阳关道,村民收入节节高
景芝镇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力推进农村道路网化项目建设
  小湖埠村村民正在搅拌石灰。



  作为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之一,安丘市从今年6月份开始村级公路网化项目建设,各乡镇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相应的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工作。近日,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农村道路网化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景芝镇镇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了工程进度。

村民齐心
出钱出力修水泥路

  安丘市景芝镇抓住农村道路网化项目建设的机遇,明确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按照村内大街每公里16万、村村连和断头路每公里12万元的标准,明确8月31日为资金筹集最后期限,采取发动群众捐一块、在外能人帮一块、村集体拿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做到资金筹集情况一天一通报,三天一调度,将村级自筹资金全部上缴镇经管站统一代管,避免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现象。
  目前为止,全镇52条道路建设项目已完工16条,4条正在建设,其余项目已经筹集资金240万元,将于9月份全面动工,争取年内建成所有项目。
  记者跟随安丘市交通运输局和安丘市景芝镇村级公路网化工程质量监督小组的工作人员来到景芝镇小湖埠村的施工现场。这里的路基已经挖好,一辆装满石灰的翻斗车正在铺撒石灰,施工人员正忙着搅拌石灰,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石灰粉粘在他们的脸上、胳膊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修路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小湖埠村并不大,只有50多户村民,搅拌石灰的杨金兰就是小湖埠村人。“石灰粉粘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疼。”杨金兰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6时许就开始上班干活,“没有确定的下班点,一般什么时候把当天的活干完,什么时候才能下班。”虽然搅拌石灰的工作又苦又累,但杨金兰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她觉得只要能让乡亲们走上水泥路,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今年已经49岁的小湖埠村村民李志平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次修路修到村民的心坎上了,全村老少没有一个不支持修路的,听说修路资金不够,村民就自发捐钱,少则100元,多则3000元。
路修好后
一亩地最低增收160元

  村村通公路,路路连民心。村级公路网化建设项目,修的不仅是路,更是可以让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
  据李志平介绍,小湖埠村原来的主路是石子路,不仅难走,还经常伤人。前段时间村里的几名妇女,骑着三轮车走在石子路上,不小心翻了车,不仅车子受了损,还磕伤了人。
  李志平告诉记者,小湖埠村差不多有600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曾经因为路难走,收购粮食以及经济作物的商贩都不愿意到村里来。不管什么时候,小湖埠村的粮食价格总要比别的村子便宜许多,相同品种、相同质量的玉米,别的村能卖到1.15元/斤,他们村最多卖到1.12元/斤,换而言之,1000斤玉米就要少挣30多元;而花生等经济作物的价格差别更大,花生每斤便宜0.1元,姜每斤便宜0.3元。这让小湖埠村的村民一筹莫展,但却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东西就是烂了,也没法拉出去卖。”李志平无奈地说,因为路坑坑洼洼太难走,颠簸得厉害容易把姜等经济作物颠碎,很难把作物运出去卖。曾经有山药收购商到村里收购山药,在往外运输的时候,车辆行驶中颠簸厉害,以至于把山药颠碎,碎了的山药不值钱了。之后这个山药收购商表示,即使小湖埠村的山药再便宜,山药质量再好,他也不会再到这里收购山药了。
  “别说山药了,就是电动车也能颠坏了。”李志平的话刚刚说完,一旁的另一位村民就迫不及待地插话道:“一辆新的电动车在原先的路上顶多能骑两年,修好路的话,最起码能骑五六年。”
  “要致富,先修路。”李志平笑着说,等路修好了,到村里来的收购商就多了,到那时,经济作物的价格就会上涨,按最低涨幅标准算,平均一亩地比原先就能多收入160多元。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刘国敏 本报通讯员 孙鹏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