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4时,国际奥委会第125届全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经过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日本东京击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西班牙马德里,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这是继1964年第18届夏季奥运会后,东京第二次举办夏季奥运会。按照东京的申办规划,2020年夏季奥运会预定于7月24日至8月9日期间举办。 小叮当是本次东京申奥的特殊大使。 为本次申奥日本不惜血本 由于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污水泄漏事件,安全一直是东京申奥过程中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8日凌晨国际奥委会投票前的最后陈述中,首相安倍晋三就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泄漏问题称,“情况已得到控制。我们绝不会给东京造成打击”。 投票结果出炉后,安倍晋三表示:“我感到非常高兴。成功举办奥运会将是东京对人们的期待和支持的回报。东京能够切实提供安全的奥运会的理念得到了传递。” 不过,除了东京奥申委打造一届“放心、安全、可靠的奥运会”的申办理念,也有媒体分析认为,比起已经4次申办的马德里和5次申办的伊斯坦布尔,第二次申办的东京之所以受到国际奥委会委员的青睐,是因为东京此次在申办过程中“舍得花钱”。据了解,东京为了此次申办,花费了大约500亿到600亿日元(约合6亿美元)。而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的申办经费加起来也不到4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东京的整个申办工作是由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日本电通负责的,仅仅是为东京奥申委提供资金赞助的企业就多达21家。在庞大的东京代表团中,丰田公司的前总裁、现在的名誉会长张富士夫曾代表日本企业表示,日本的企业和赞助商将全力以赴支持奥运会在东京举办。 当代职业体育的背后是商业合同与金钱的竞逐,东京申奥拥有的世界级企业支持也是国际奥委会所需要的财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东京最终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1964年东京奥运会曾帮助日本摆脱二战后的阴影,助力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20年,成就了其后来的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世界地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了“失去的十年”期,经济滞胀,发展缓慢,至今仍未走出阴影。由此可见,此次东京不惜血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无疑是希望奥运会再次给日本的经济打一针强心剂。
奥运重回中国至少要等20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好记忆尚留在世人脑海之中,8日凌晨日本东京则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意味着奥运盛事在时隔56年后将再次重返东瀛,重返亚洲大陆,那么中国何时才能再次有机会申办奥运会呢?20年后或许是乐观看法,至于再次赢得承办权恐怕需要再等上40年到50年了。 萨马拉奇曾预测:“中国何时将举办下一届奥运会时,虽然不能确定需要多久,但至少要20到30年。”而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更为谨慎,“说申办下届奥运会,现在还是比较遥远的。按照过去的规律看,中国再次申办的话,恐怕还得需要20到30年”。当然申办和成功赢得承办权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除了中国和巴西之外其余都是有过至少2次承办经验的国家,澳大利亚是等待了44年后在2000年二度承办,日本是时隔了56年,英国则是64年,希腊更是超过一个世纪横跨108年才再次迎来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每个大洲轮一次基本也要十几年,虽然此次东京申办成功让亚洲承办的间隔缩小到12年,但下一次再在亚洲举办恐怕又要再等20年左右了,而韩国和阿联酋也同样对主办奥运会有着很强的愿望,如果插进来并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奥运会下次再在中国大地上举办恐怕真得要等到40到50年后了。
新华社央视闹申奥乌龙事件 北京时间8日凌晨4时,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揭晓,日本东京最终获得举办权。不过在投票刚一结束,新华社却闹出乌龙,抢先发布快讯“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这一次的国际奥委会全会是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最终3个城市西班牙马德里、日本东京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进入到终极申办投票。 首轮投票中,东京获得94票中的42票,率先胜出,而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各获26票,需要重新加投一次。正是这次的平票事件,成为整个乌龙事件的导火索。 另外全程直播投票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因为不了解现场情况,直接口播东京首轮出局,甚至导播还打出了东京出局的字幕。不过随后及时纠正了过来。 首轮加投之后,伊斯坦布尔以49票对马德里45票,惊险胜出,晋级下一轮。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新华社误以为伊斯坦布尔获胜,虽然之后还是进行了伊斯坦布尔和东京的第二轮投票,但并未公布结果。在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3时投票结束后不久,新华社就发出快讯“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不过在20多分钟后,新华社又重新发布了一条快讯“马德里首轮投票遭淘汰。伊斯坦布尔和东京进入第二轮投票,争夺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而此前的那条快讯随即删除。因为新华社快讯的误导,不少全国地方媒体也在截稿出报前用了那条错误的快讯作为头版头条。 本报综合报道 历届夏季奥运会 举办城市一览 1896年 雅典(希腊) 1900年 巴黎(法国) 1904年 圣路易斯(美国) 1908年 伦敦(英国) 1912年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20年 安特卫普(比利时) 1924年 巴黎(法国) 1928年 阿姆斯特丹(荷兰) 1932年 洛杉矶(美国) 1936年 柏林(德国) 1948年 伦敦(英国) 1952年 赫尔辛基(芬兰) 1956年 墨尔本(澳大利亚)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60年 罗马(意大利) 1964年 东京(日本) 1968年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72年 慕尼黑(前联邦德国) 1976年 蒙特利尔(加拿大) 1980年 莫斯科(前苏联) 1984年 洛杉矶(美国) 1988年 汉城(今首尔,韩国) 1992年 巴塞罗那(西班牙) 1996年 亚特兰大(美国) 2000年 悉尼(澳大利亚) 2004年 雅典(希腊) 2008年 北京(中国) 2012年 伦敦(英国) 2016年 里约热内卢(巴西) 2020年 东京(日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