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抗战老兵的身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曲折革命路未辍抗日志
2013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折革命路未辍抗日志
  崇学明老人
  老人珍藏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奖章。



  崇学明老人家住青州市谭坊镇(原郑母镇)崇家村。1931年,还在郑母高小上学的崇学明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后来,他参加过郑母暴动,跟着国民党抗日,还当过共产党周围群众积极分子,为地下党工作者提供情报。1945年7月,崇学明加入八路军,积极准备抗日训练。谁料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8月11日,记者在崇学明三儿子崇守之家见到了留着白胡子的百岁老人崇学明。

18岁那年曾参加郑母暴动
  1931年,崇学明在郑母上高小,在郑母高小校长、共产党员冀虎臣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同年,中共山东省委在益都县(现青州市)恢复党的组织。到了上半年,已在益都一区(城区)和益都十区(郑母)建立了两个区委,20多个支部,共有100多名党员。   
  1932年6月,山东省委在益都县部署发动武装暴动,指定郑心亭任益都县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决定在益都一区(城区)、益都十区(郑母)同时发动暴动,并指定十区区委书记冀虎臣任郑母暴动指挥。
  1932年8月18日,武装暴动开始。“那年我的大儿子才7个月,我抱着他,他一直对我笑。想到就要去打仗了,我放下可爱的儿子,拿起一把五眼钢枪就跑出了家门。”崇学明说,他和同村的崇学闵、崇学俭、崇学德、崇学圣、崇学光、邵玉山、崇大全等16人跑到郑母镇孙家村西、吉林村南的太平山上和冀虎臣等人汇合。
  考虑到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郑母区公所,同村的崇学光想出了一个招。“崇学光让我们把他当成偷高粱的小偷,这样我们就可以押着他去郑母公所了。”崇学明说,他拿裤腰带把崇学光绑起来,然后一帮人押着他去了郑母公所。
  在郑母公所门口,他们的诡计被国民党部队官兵识破。冀虎臣率领他们试着攻取郑母公所,冀虎臣首先打响了郑母暴动的第一枪。“我当时也跟着往里冲,打了两枪后发现枪里没子弹了,我就和邵玉山一起往外撤。”崇学明回忆说,由于敌众我寡,且暴动群众缺乏军事训练,战斗失利。
暴动失败后逃到东北避难
  郑母暴动发生后,益都国民党县长杨九五下令县城戒严,率民团和军警300多人到郑母一带搜捕共产党员和暴动队员。崇学明连夜逃到郑母镇崇家沟村,把自己的五眼钢枪交给了一个看瓜的瓜农,这位瓜农帮着他把枪埋到了瓜地里。
  藏好枪的崇学明趁着天黑,连夜逃到了临朐县龙岗镇陈家楼村的岳父家。“当时是国民党的天下,家里不敢藏和共产党有关系的人。”崇学明说,他躲在岳父家的消息走漏后,为了不拖累岳父一家,他连夜又逃走了。几个月后,郑母暴动的风声有些松懈,国民党部队搜索警报解除。崇学明回到了崇家村的家中。1934年,他生了一场病,到郑母镇老鸭村去看病,从一个老村医口中得知,国民党部队又在搜捕郑母暴动的队员。
  1934年清明节过后,崇学明逃到了辽宁省大连市。“当时的大连是日本人的天下,为了逃命,我当时给日本人干苦力,当奴隶,一天挣3毛钱。”崇学明说,他当时在一家铁厂打工,每天扛很重很重的铁,日本人动不动就对他们打骂。有次在扛铁中,一块铁不小心砸中了他的脚,鲜血直流,即使是这样,日本人也不让休息,还用日语粗话骂他。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崇学明认识到了日本人的残酷。那时他就立志,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参加共产党。“在大连待了几个月后,家里人写信说郑母暴动的事过去了。”崇学明说,1934年阴历七月,他坐船回了老家。

从国民党到八路军不忘抗战
  回到崇家村的崇学明当起了农民。1938年,国民党到郑母镇选兵,只要是家里超过30亩地的须选送一人去当兵。无奈之下,崇学明成了国民党某预备团通信连的一名士兵。崇学明说,益都暴动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为了镇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利用由叛徒组成的捕共队和各种渠道搜索共产党的组织和共产党人及其他进步人士。后来,他的本家兄弟崇学闵、崇学俭在济南的一次战斗中,被韩复榘的部队打死了。当时他参加国民党部队还有个原因,他想替本家兄弟崇学闵、崇学俭报仇。
  入伍后,崇学明跟着国民党部队在鲁西南的曹县、巨野县等地方驻军训练。期间,他跟着国民党部队在济宁洲(今济宁市)常沟打日本人,接连打了好几天。“我记得那一仗打了好几天,双方伤亡都比较重,后来国民党打胜了,把日本人打跑了。”崇学明说。
  后来,因为违抗命令、擅自撤退,韩复榘被蒋介石枪毙了。“韩复榘死了,我觉得我的仇报了,我就不想继续当国民党的兵了。”1939年秋天,日本部队进犯河南省,崇学明又跟着部队去洛阳打仗。就在这时,他从国民党的部队里跑出来,连续跑了一个月才跑回老家。崇学明的表哥当时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头目,表哥想让其跟着他干,并封他为排长。“我好不容易才跑出来,又让我去当国民党的兵。”崇学明说,他当时想跳河自杀,但被救了起来。
  回到崇家村后,崇学明仍不忘自己要加入共产党打鬼子的志向。1941年,崇学明成了一名共产党周围群众积极分子。“那时都在抗日,村里有很多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们晚上偷着出来贴抗日标语,白天下地干活当农民。”崇学明说,他除了贴抗日标语外,当时还负责给郑母镇吉林村的地下党工作者冷祥义通风报信。他说,冷祥义当时以打油做掩护,到处搜集有关抗日的信息。“我将我搜集到的抗日信息放在火柴盒里,每当冷祥义来村里卖油,我就以抽烟的名义,将火柴盒交到冷祥义手里。他有需要告诉我的信息,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我。”崇学明说。
  1945年7月,崇学明在益都县(今青州)参加了八路军,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刚当上八路时心里想着好好训练,将来多杀几个鬼子,这些可以解气了。”崇学明说,就在他加紧训练,准备上战场厮杀敌人时,后来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但由于他的表现突出,1946年2月,在共产党员赵群、陈凤九的推荐下,崇学明在胶济大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抗战结束后,崇学明又先后参加了1947年的临朐战役以及1948年的潍县解放战役等大小战役十余次,多次立功受奖。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