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探访两名农村小学老师,他们都觉得付出有所值◎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师普遍老龄化,教学面临困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学校,一个人需要教授几门课程,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甘守贫困寂寞、躬耕三尺讲台,用自己的汗水为乡村的孩子们灌注知识、希望和力量,编织着农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也托起了农村教育的希望。今年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记者把目光投向这群乡村老师,走进他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诚挚地跟他们道一声:“老师好!” 张玉君,35岁,1998年毕业于临朐县师范学校,目前在临朐县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任教。 铁了心到乡村教学,一干就是15年 1998年,从临朐县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君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来到该县九山镇支援农村教育,这一干就是15年。乡村学校条件艰苦,但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对知识的渴盼,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如今,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而听到学生一声“老师”,她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刚到学校落差感很大 “来这边教学,是我私自决定的。刚开始父母很不理解,好不容易从农村跳出去,怎么最后又回到农村。”老家临朐县东城街道的张玉君说,1998年,从临朐县师范学校毕业前的一次就业动员,那些支援山村教育的感人事迹,让她下定决心奔赴山区,来到临朐县偏远的西南边陲九山镇,一干就是15年。 “因为家境不好,我从小学就一直接受国家资助,潜意识中想为教育事业做点什么。”张玉君说,按成绩她到县城中小学任教没有问题。 “刚到九山镇,感觉很不适应,落差很大。学校位置偏远,年轻教师少,寂寞感油然而生。”张玉君说,“说不动摇,那是假的。”但是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张玉君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如果人人都不愿意走进乡村,那乡村教育现状就一直不会有改变。”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张玉君,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这个山美水美的小镇。 想想学生苦累都能忍 今年暑假开学,张玉君从九山镇付兴小学调到了八一希望小学。“作为学校唯一的女教师,我还是这所学校年龄最小的教师呢。”张玉君说,在保教结合等方面,女老师更有优势。 张玉君教五个班,她每天要早早赶往学校,准备一天的课程。她的儿子在该校读一年级,为了不耽误教学,儿子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跟她一起起床。“是有点心疼孩子,但是没办法,学校里还有更多的孩子等着我去教呢。”张玉君说。 九山镇有很多留守儿童,一些孩子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变得沉默寡言。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张玉君决定考取心理咨询师。白天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累,由于丈夫在外当兵,晚上孩子哭闹,她就抱着孩子复习功课。“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得对孩子前途负责。”想想孩子,再苦再累张玉君都忍了。 一声“老师”就知足了 跟孩子们在一起是张玉君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张玉君回忆道,到九山镇第一年,班上有一名学生因患突发性癫痫,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也变得抑郁寡言,常因同学的非议动手打架。张玉君就经常找他谈心,一个星期后,那名学生用纸叠了好多太阳送给张玉君,还说他觉得老师像太阳。15年过去了,这名同学不管身在何处,都会时常问候张玉君,还会到学校看她,这让张玉君感觉到一种成就感。 张玉君教的学生有的去外地上大学了,有的出国了,但不管他们在哪,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叫一声老师,这是对我的认可,这就是我的骄傲。”谈及自己的学生,张玉君难掩心中的喜悦。 赵花本,49岁,曾在诸城市石桥子镇初级中学任教20余年,目前在石桥子镇大近戈庄村小学任教。 从教三十年,看到孩子就充满干劲 今年49岁的赵花本是诸城市石桥子镇大近戈庄村小学的英语老师,他同时还身兼语文、音乐、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教30年来,他每天一看到孩子就充满了干劲,只要学生和家长能评价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觉得做再多都值。 负责全校学生英语课 9月6日上午7时15分,赵花本准时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早上来学校上课的时候,听到孩子们主动跟我打招呼,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感觉这一天就充满了干劲。”赵花本说,这些年习惯了跟孩子们朝夕相处,假期见不到都挺想的。 赵花本是全校唯一的英语老师,所有班级的英语课程也就无可争议地落在他身上。“农村师资力量比起城市来毕竟还是不足,可能一个老师会兼着几门课程,但不懂英语肯定没法进行英语教学,我们学校就我一个英语老师,担子很重。”赵花本说。 “相比往年,今年压力要小很多,因为学校五六年级学生都搬到石桥子小学上课了,只有三、四年级两个班学英语。压力小了,精力可以更集中了。”赵花本对新学期工作充满信心,“教会每个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只要在岗一天,我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学生年龄小操心事多 赵花本之前在石桥子镇初中任教,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后来因为小学英语老师紧缺,加上一些个人原因,他选择了回村小学任教。“教初中跟教小学完全是不同的感觉,看到自己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直到现在,逢年过节都会有学生给我打电话发短信,甚至来家里看我,我很庆幸自己能在他们成长路上留下烙印。”赵花本笑着说,现在他还要负责三年级语文课,还有一些诸如音乐课、体育课、劳动课等课程要兼任,劳动量比以前只多不少。“教初中可以专心教学工作,初中孩子毕竟比较懂事,自制力等各方面都比较强,操心的要少一些。来到小学以后,同时要教授多门课程,而且小学生年龄小,操心的事情相对多一些。”赵花本说。 付出被认同就觉得值 据了解,农村小学每到开学季,学生和老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员。对此,赵花本告诉记者,由于师资短缺,一个教师教多门课程的情况在农村小学非常普遍,工作强度大加之教学条件差,不少老师都走了。而有些孩子也会随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开。 “农村小学虽然教学任务相对要多一些,但只要我的付出能教会孩子们知识,只要我的努力能得到认可,能让学生和家长对我的评价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做再多都是值得的。”赵花本说。 赵花本坦言,他非常希望能有年轻教师加入他们的团队。“年轻老师能带来新的思想,能为我们注入新的血液,这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赵花本说。 ◎新闻延伸 农村小学老教师多 大多还是“多面手” 提起农村小学,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农村教师的老龄化。临朐县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校长汪海民介绍,该小学共有21名教师,平均年龄49岁,30岁至40岁之间的教师只有2名。 “除了2008年从附近初中调任过一个年轻老师之外,最近几年小学一直没有年轻老师授课。”九山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许法忠说,现在乡镇小学教师普遍老龄化,多数老师都快到退休年龄,如果再没有新的力量,乡镇小学教学将面临很困难的境地。 昌邑市柳疃镇玉皇庙学区小学校长姜在林向记者介绍,该校共有13名老师,其中4人面临退休,另外40-50岁的有5人,30-40岁的有4人。 除了老龄化问题,乡村小学由于师资短缺,每名老师都是“多面手”。 “乡村小学条件差,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得已让一些教主课程的老师教音乐、体育等课程,学校领导也得授课。”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的校长汪海民说,自己现在教三年级和五年级的科学,副校长袁世国也教着一年级的数学、体育、品德教育、健康四门课程。 “说不定会埋没好多音乐家、美术家呢。”张玉君说,“三支一扶的大学生每年来学校,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带给乡村的孩子们,但那都是暂时性的。”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赵春晖 本报见习记者 刘梅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