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人民商城社区的志愿者为王传丽母子捐保养费<
凑齐生活费,谭金峪转捐
2013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凑齐生活费,谭金峪转捐
  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了解刘雪华(右)的情况。



◎得知安丘凌河刘雪华同样面临学费不够的情况 ◎她让出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资助,传递爱心
  两个安丘女孩谭金峪和刘雪华,一个家住柘山镇谭秋峪村,一个家住凌河镇宫家庄村,原本并不相识,是爱心将同样今年考入大学的两个人连在了一起。9月1日,本报以《离开学仅七天,生活费仍没着落》为题对谭金峪考上大学后为生活费发愁的事进行了报道。本报报道后,两家爱心企业为谭金峪筹集到6000元生活费。自己的生活费凑齐后,谭金峪将捐助让给了同样需要救助的刘雪华。9月9日,刘雪华称,她已收到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捐助的9700元,顺利入学。
  入学前两天学费未凑够
  刘雪华家住安丘市凌河镇宫家庄村,家里共有四口人,母亲患糖尿病多年,已经有了并发症,生活需要人照顾;刘雪华的父亲为照顾妻子,无法外出打工,近几年又得了高血压,不能干重体力活。
  记者了解到,宫家庄村是库区,耕地很少,除了库区补助,庄稼地里的收入微薄,刘雪华和妹妹上学全靠学校救助。“一年下来,挣的钱全给孩子的母亲看病了,每年都得借钱。”刘雪华的父亲对记者说。
  为了筹集入学费用,高考结束后的刘雪华到镇上饭馆打工,每月工资1000元,她打了70多天工挣到了2400元钱。父亲把家里的玉米卖掉换了1600元,再加上这几个月的库区补助1200元,刘雪华的学费和书本费凑齐了,可还差公寓管理费和生活费没有着落。9月8日就要入学,9月6日还没有凑够生活费用,这可难坏了刘雪华的父母,刘雪华更是焦急万分。
意外收到转让的爱心款
  而此时,考取济南大学的安丘市柘山镇谭秋峪村女孩谭金峪遭遇费用难题的情况经潍坊晚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9月1日上午,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鞠成志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帮助谭金峪。鞠成志安排办公室主任王杨与谭金峪联系,表示了要帮助她的想法。
  9月4日,谭金峪陆续收到两家爱心企业送来的共6000元爱心款,筹齐了自己第一学年的生活费。她通过自己的初中老师了解到刘雪华还没有凑齐入学费用,便委托初中老师向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说明,希望用这笔爱心款帮助刘雪华。谭金峪说:“自己深知贫困学子求学的不易,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希望能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鞠成志了解了刘雪华的家庭情况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也想帮帮这个学生。
  9月7日上午11时,刘雪华应邀来到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刘雪华的家庭情况和开学的准备情况后,立即向鞠成志作了详细汇报。鞠成志当即表示,捐助刘雪华9200元入学费用,并将资助刘雪华读完大学。
要当面谢谢谭金峪姐姐
  9月7日中午,在外地的鞠成志跟刘雪华通了电话,鞠成志对刘雪华说:“农村的孩子不容易,贫困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我希望你珍惜大学时光,苦学、勤学,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9月8日,刘雪华到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报到当天,接到了山东万洋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杨的电话:“雪华,你到学校了吗?你本学期的学费、书本费、公寓管理费、生活费等共9700元已打到你的账号上了,请你查收!祝你学习进步!”接到电话,刘雪华潸然泪下,感动不已。
  “我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当一名好老师,以此来报答帮助我的人,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帮助贫困学生。”9月9日,刘雪华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她还有一个遗憾,自己和谭金峪还没见过面。“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当面谢谢谭金峪姐姐。”刘雪华说道。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