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教师节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剥去奢华,重回传统是正道
“掺金”的调查还有几分民意“成色”
解放小学生救汉语未必非要取消英语 
2013年09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剥去奢华,重回传统是正道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在铺张浪费和腐败之风的侵蚀下,民众在豪华月饼中尝不出丝毫亲情、友情的味道,相反,铜臭味和势利味倒是越来越浓。如今,月饼重新回到“亲民化”的轨道,中秋节也终于可以回归本义,但愿月饼“瘦身”是“移风易俗”的开端。
  中秋节已经临近,今年月饼行业遭遇“寒冬”,市区各高档酒店也纷纷减少月饼的生产,有的酒店甚至不再生产月饼。中低档月饼成为主力,以往常见的鲍鱼月饼、海参月饼不见踪影,动辄上千元的月饼礼盒也难觅踪迹。
            (本报今日A6版)
  透过“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不难看出,月饼是寄托人们情感的节日载体,但近年来,“好的百姓买不了,好的吃剩坏不了,非法添加少不了,精美包装吃不了”成了月饼市场的写照。在豪华的外表之下,节日气氛慢慢变了味。
  天价月饼屡屡破纪录,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包装愈发精美豪华,喧宾夺主之意不言而喻。而在华丽的背后,透出了铺张浪费的气息。公款购买、月饼送礼,往往是高档月饼的“助推器”。豪华月饼包装奢华,浪费大量资源,也诱发了社会奢侈风气,民众陷入包装和价格的攀比之中,已无暇品味其中的感情寄托。节日失去了原来的文化底蕴,导致月饼异化为人情世故的“交际工具”。
  更为隐蔽的是,部分天价月饼并非情感表达的需要,而是权钱交易的需要。一盒只装了400克普通月饼的礼盒,只因放置了一只镶满人造钻石的金麒麟,价格便一跃上了3000元大关。“醉翁之意不在饼”,大家心知肚明,寻常百姓恐无力消受,更多是落入部分权力寻租的官员私囊。至此,流传已久的节日文化俨然成了腐败的掩体。
  在铺张浪费和腐败之风的侵蚀下,民众在豪华月饼中尝不出丝毫亲情、友情的味道,相反,铜臭味和势利味倒是越来越浓。如今,从“八项规定”到限制三公经费,从反对“四风”到“刹住中秋送礼之风”,对藏匿于节日文化大行其道的腐败,中央显示出“动真格”的姿态,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月饼的悄然“瘦身”无疑是最好的例证。而且,随着月饼回归“素颜”,驱离了浮躁、奢华之气,覆盖在表面的污浊被剥离,民众也得以静心沉思原本的节日文化。
  月饼虽小,蕴含的问题却不容小觑,其实不只是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样。如今,月饼重新回到“亲民”的轨道,中秋节也终于可以回归本义。但愿月饼“瘦身”是“移风易俗”的开端,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重新成为民众共识,让浓浓的节日氛围离我们更近一些,让节日更纯粹一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