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教师节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记者购买的糖精枣。 |
|

|
|
建议市民可通过一看二摸三尝的方法挑选鲜枣 “一日食三枣,青春永不老”的说法,让市民对枣情有独钟。记者调查发现,随着鲜枣的上市,贩卖鲜枣的摊贩越来越多。然而,眼下摊点上出售的红枣多半不是自然成熟的,而是后天加工而成的“糖精枣”。专家表示,加工而成的糖精枣食用过多,可导致食欲下降,损害肠胃健康。 现场 蜜蜂不时落到枣摊上 9日下午,在烟市街市场入口处有几个商贩在摆摊卖枣。记者看到,成堆的沾化冬枣和乐陵小枣摆放在电动三轮车上,色泽鲜艳,甚至还有几只小蜜蜂在鲜枣上面盘旋,时不时的落到枣堆上。 看到记者走近,卖鲜枣的大姐便开始热情招呼:“这枣又甜又便宜,先尝后买。”这些鲜枣湿漉漉的,好像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样,上面残有一层薄薄的水珠,枣的表皮有点儿粘手。记者随便拿起一个枣咬了一口,确实是又脆又甜。而且,不光枣儿很甜,就连夹在鲜枣里面的枣叶都甜。记者随后购买了一斤冬枣,借机询问摊主枣里面是否掺加什么东西。摊主随口回答说:“这些是沾化冬枣,保证是自然成熟的,没有掺加过任何药物。”之后便不再搭理记者。 记者走访城区多处水果市场,发现卖枣的摊贩生意普遍很好,有的摊贩一天能卖三四百斤,而自然成熟的枣因为卖相、口感不好,销量要少得多。 市民 认识不到糖精枣的危害 记者发现,市民在购买冬枣之前一般会先品尝,再决定是否购买。记者随机采访了刚买了两斤沾化冬枣的刘女士。刘女士称,她一直都很喜欢吃鲜枣,刚刚在购买前也特意尝了一个,觉得这些枣又甜又脆,非常好吃。当记者问及她是否知道这枣是自然熟还是加工过的“糖精枣”时,她表示不知道“糖精枣”,更不知道如何去辨别。刘女士用舌头舔了一下刚刚购买的冬枣,发现这些枣的表皮确实很甜,甚至甜得有点发苦。随后刘女士却这样问记者:“吃一次两次的话,应该不会死人吧?”似乎对“糖精枣”的危害不以为然。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大多数市民表示曾经听说过“糖精枣”,但并不知道如何来辨别“糖精枣”。 揭秘 糖精枣是如何出炉的 记者辗转找到了曾经销鲜枣、对“糖精枣”有一定了解的刘先生,他告诉记者,只要把鲜枣放在加有甜蜜素或者糖精的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就可让鲜枣变得又脆又甜,但因甜蜜素的成本高于糖精,所以现在市面上的“甜枣”一般是用糖精浸泡加工而成的。而一般加工糖精枣的商贩都是整袋浸泡,所以“糖精枣”里面的枣叶也很甜。 “糖精枣上面的颜色可能是用硝酸染出来的。”刘先生说,有一次他问批发商是怎么把鲜枣变甜的,对方闭口不谈。但从加工点往外流出的水的刺鼻气味,经常接触硝酸的刘先生认为这些液体里面加了硝酸。 刘先生介绍,青枣的价格比成熟的枣价格低,且易运输,不易变质,此外,青枣经过加工浸泡后,重量会增加,在进价相同的情况下,加工过的枣多赚钱。 方法 三招教你辨别糖精枣 据了解,糖精又称为糖精钠,主要用于非食品工业,比蔗糖甜200到500倍。《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糖精钠不允许添加在新鲜水果中。 “糖精食用过多,会损害人体肠胃及肝脏的健康。”营养专家表示,糖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长期服用易造成人体营养不良。短时间内食用过多,则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可能会造成腹泻等不良后果;如果再用硝酸加工的话,危害就更大了。 刘先生建议市民可通过一看二摸三尝的方法辨别“糖精枣”:一看是指从外观看。自然成熟的大枣由绿到黄到红逐渐成熟、变色,果皮上有这样绿黄红的不均匀的自然颜色,不会绿红分明;而那些绿红分明、颜色发暗为铁锈红、暗红色的,就是加工过的。二摸:自然成熟的大枣成熟的部位果皮褶皱,根部萎蔫,不耐储藏,时间久会果皮变干;反之,加工过的枣时间不久就会从红的部位开始腐烂。三尝:是指糖精泡过的大枣极甜,尤其是果皮,比果肉更甜,甚至微微发苦。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刘国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