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每年接报警电话400多万个,其中半数是忽悠
2013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年接报警电话400多万个,其中半数是忽悠
  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在受理警情。



◎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有效求助警情仅占35% ◎警方呼吁市民正确使用110,把资源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9月10日晚,两名醉汉因“找不到所住宾馆”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民警按照两人醉话,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才帮其找到了居住的地点,处置妥当后,民警匆忙赶往下一个报警地点……9月12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八区)每年接各种报警求助电话400多万个,有效求助警情仅占35%,每年有200多万个报警电话为无效、骚扰电话,远远超过了有效警情。与5年前相比,无效警情已成倍递增。报警资源是有限的,市民遇到伤害时,也许只有一次报警机会,一个无关紧要的电话,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险情的缓报,最终的结果甚至是一个生命的逝去。警方呼吁市民,请正确使用110,把有效的资源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案例一
酒醉躺街头,打110称自己找不到家
  9月10日晚,潍城公安分局城关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潍城区东风西街与和平路交叉口西侧有人求助。接到报警后,民警不到5分钟便赶到了现场。一名男子蹲坐在马路北侧,路面上有大量呕吐物,距该男子不远处还有一名男子俯卧在地,呼噜声不断。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民警郝洪彦叫了半天终于将其中一人唤醒。“你们出警时间是几分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出了事怎么办?你们到底能不能帮忙?”蹲坐在地的醉酒男子磕磕巴巴地说。当民警询问对方遇到什么困难时,对方竟称,“忘记在哪住了”,随后,再次蹲坐在地“不省人事”。
  民警又叫醒了倒地男子,男子称他们住在青年路那边,并要求民警把他们送过去。民警扶着两人上了警车,到了对方所说的目的地,然而,到了之后,对方又称,“不在这儿住,在原先路口西侧的宾馆”。民警无奈,只好驾车返回,途中又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有人需要救助,将两人送回宾馆房间后,民警急忙赶往下一个报警地点……仅该警情,就耗费了民警1个多小时。
  “有时候一天10个警情,仅有两个有效的。”从警十多年的郝洪彦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有效警情少的时候只占到了两成。
案例二
报警喊救命,原来只不过是夫妻吵架
  今年6月份,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110,你们快来救命啊!”对方说完便挂断了电话。事关人身安全,接警民警马虎不得,一边安排人员回拨电话,一边向值班领导汇报。但是,对方手机自此后便处于关机状态,技术人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后,终于确定了电话来源。
  警方立即组织10多名警力赶往坊子区九龙街道穆村某居民家中,并安排当地派出所出警。民警赶到现场后,竟发现男子王某正因琐事与妻子打得不可开交。原来王某因妻子个人生活不检点,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妻子随后拨通了110,因为这个“随手电话”,20多名警力忙活了几个小时。
  “这种情况很多见,报警人为了引起警方注意,有时都不愿意多说,只说‘你们快来吧,这里要死人了’等等,到了现场才发现可能只是小纠纷。但遇到这种情况,民警担心有重大警情发生,不得不去。”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苗主任说。

相关提醒
如何正确使用110
  大量的数据显示,一些市民对110的使用范围不甚了解。
  110的职责主要包括:报警、求助、投诉三个方面。受理报警的范围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火警、交通事故警情及其他治安灾害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和危害社会安全等有关的报警。
  市民报警时需向接警员如实说明警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警情的基本情况及涉及人员的数量范围、当事人的情况、与警情有关的物品情况及警情发生的原因,让接警员能详细了解警情,作出正确、快速的处置。对于谎报警情等恶意骚扰电话,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责任。
◎数据统计
平均每天接报的无效警情占到65%
  潍坊110于1997年1月10日投入使用。2007年,市公安局治安防控大楼落成,实行110、119、120“三台合一”工作运行机制和指挥长为核心的扁平化指挥体系,按照一级接警,分级分类处警模式,负责市区八区警情的总体调度和指挥,下设奎文、潍城、坊子、经济、高新、寒亭、峡山、滨海分局8个处警中心,形成运转高效的指挥调度和警情处置网络。
  统计显示,2008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每天接报警情700余起,有效警情约占警情总数的80%以上。近年来,接警次数明显上升,今年每天接报警情1500余起,无效警情竟占到了65%。一年接400多万个电话,接收的无效骚扰电话达200多万个。
  据苗主任介绍,这些庞大的数字当中,打错了电话的约占5%,原因均是一些人工服务电话接近报警电话;恶意骚扰电话占10%左右;求助电话约占40%,比如家里的自来水停了、天然气管道坏了、工资被拖欠等。这些电话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接警员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剩余的问题接警员会反映给主管部门,虽然并非工作范畴,但是民警还是会予以帮助。
  另外,同一个人反复报警的占10%左右,其中有一个劳动纠纷电话,虽然民警进行处警处置,并明确表示已反映给主管部门,但对方拨打报警电话多达30多次。其余的骚扰电话中,有小孩好奇打的、有喝醉酒无聊打的、有精神疾病患者打的,也有部分报警人用停机的电话拨打110。
  “报警求助需如实说明事情情况、地点等,好让警员优先处置急需的警情。有些报警的市民只说求助,说完就挂断电话,等我们回拨过去问地址、情况时,对方就不乐意了。”苗主任告诉记者,110指挥中心共28人,分四班全天候处理接警工作,这28个人每个都挨过骂。

◎警方呼吁
把有限资源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有些市民钱包落在出租车上,也会拨打110求助。这一情况就跟走路丢了东西性质相同,不属于公安的管理范畴,但是我们接到群众求助后,还是会派出警力处置。”苗主任说,一辆处警车配备12人,3人一班,24小时全天候处警,有些派出所只有两三辆警车,这些事情无形中造成了人员、配置的紧张,造成处警延误。
  苗主任说,“有困难,找警察”,如今不少群众遇到危难和困难时都会这样想,这说明群众对110民警信任,但是只要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拨打110,在目前警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真正急需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
  “报警资源是有限的,市民遇到伤害时,也许只有一次报警机会,一个无关紧要的电话,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险情的缓报,最终结果甚至可能是一条生命的逝去。”苗主任说,110报警电话是群众安全的生命线,也是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警方呼吁市民,把有限的资源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少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