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清书法展在北京皇城艺术馆开展,展出作品130余幅 |
“最美轮椅姐姐”北京圆梦 |
|
|
9月12日,“中国梦·好人梦”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书法展在北京皇城艺术馆开展,共展出刘晓清书法作品130余幅,包括多件歌颂道德模范的作品、张海迪和雷锋名言名句等,这些作品都是刘晓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废寝忘食书写完成的。多年梦想,一朝实现,刘晓清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给更多残疾人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一朝梦圆,喜极而泣 当天上午,皇城艺术馆内人流如织,全国各地不少慕名而来的书法爱好者聚在一起,共同欣赏刘晓清的书法作品。此情此景,让刘晓清禁不住流下了喜悦感动的泪水。“今天真的特别高兴,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谢谢所有人对我的帮助。”说到这里,刘晓清的语气不禁哽咽。 面前的刘晓清,有着柔软的长发和坚定的目光。但是在这美丽的外表下,更是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每天趴在床上,白天不停地写,晚上查阅各种资料,有时感觉稍不满意就撕了重写。就算是感冒发烧了也是上午打针下午再接着写。”虽然这个过程伴随着泪水和汗水,但刘晓清的心里是充实而快乐的。“来北京举办个人书法展,这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这点累不算什么。”刘晓清微笑着说。 刘晓清的作品,得到了现场多位书法家的一致好评。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陈洪武告诉记者:“刘晓清的字体沉稳大气,但是又不失女性的灵巧秀美。这全是得益于她多年来的努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荣庆看了刘晓清的书法作品感叹道:“一个残疾人能有这种精神,实在不容易。她的这种精神,给无数残疾人带去了希望和动力。” 21年趴着书写美丽人生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个梦想实现的背后,刘晓清付出了多少泪水与汗水。5岁前的小晓清,享受着与同龄人一样的快乐童年。但是一场车祸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位截瘫后,刘晓清胸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连常人轻而易举即可完成的一个小小的翻身,对她来说却难以实现。“那个时候的生活,整个都是黑色的,一度感到看不到希望。”刘晓清说。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1992年,刘晓清开始潜心学习书法。开始学习书法后,刘晓清的生活仿佛进入了新的春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写字对她来说,所面临的困难和折磨令常人难以想象。她每天只能趴在床上,让父母帮她调整好姿势,将笔墨纸砚放在她能拿到的地方,她用双肘支撑起上半身,上半身的重量全部压在左臂上,时间久了,肩肘开始酸麻、胀痛,甚至失去知觉。 为了写字,刘晓清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次眼泪,但是,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并且一坚持就是21年。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不断努力下,刘晓清在书法绘画领域,终于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绿洲,其作品相继在全国、省、市获奖。刘晓清先后荣获山东省残疾人十大自强人物、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潍坊市残疾人十大自强模范、潍坊市十大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刘晓清以残疾之身创造了奇迹,被网友赞为“最美轮椅姐姐”。 刘晓清的事迹,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残疾人生活,同时鼓励残疾人更加自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潍坊银行主动伸出援手,决定作为承办单位帮她完成这个“美丽的好人梦想”。 经过一系列前期的筹备,刘晓清北京个人书法展如期举办。对于这次梦想的实现,刘晓清充满了激动与感恩。“非常感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举办这次书法展后,希望能给更多残疾人生活的动力和信心。”刘晓清说。 心怀感恩不忘回报社会 当记者问及接下来的打算时,刘晓清表示以后会在练字之余,尽可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实际上,早在多年以前,刘晓清就开始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被灾区人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当即拿出自己书法获奖的奖金捐给了灾区。同时,她还通过手机和网上银行为灾区捐款,通过书协向灾区捐出了自己获奖的部分书画作品,累计捐款捐作品近万元。她经常去学校义务为中小学生指导书法,向未成年人讲述她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珍惜人生,感恩社会。 “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去帮助别人,尤其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因为我是一个残疾人,所以更能体会到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要想像健全人那样学习和做成一件事是很艰难的。在这方面我是幸运的,能够得到这么多人关心和爱护。所以,我更想有能力去关心另外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刘晓清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振民 本报见习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