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重点新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侯圣娟帮助年纪小的学生吃午饭。 语言障碍学生在学习发声课。 侯圣娟让学生摸自己的喉头练习发声。 |
|

|
|
◎每堂课教3至5个单词,每个单词重复20次学生才能记住 ◎在6000多个日夜中,她用爱心灌注每一个聋哑孩子的心灵 从1994年开始走上特教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以来,青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侯圣娟老师已经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9个年头。在6000多个日夜中,她用爱心灌注每一个聋哑孩子的心灵,用智慧点亮聋哑孩子的前程,让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做一名特教老师 是初中时的夙愿 9月11日,采访到侯圣娟老师时,她刚给孩子们上完两节课,由于上课时要做口型,说话的声音和动作幅度都比较大,侯圣娟的嗓子时常会发干,有炎症,在与记者交谈时,她的嗓音有些沙哑。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特教老师这份职业时,侯圣娟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在黄楼街道侯庙村,上初中的时候,每次上学、放学她都会看到村内的一名聋哑孩子。同村聋哑孩子天真烂漫,却不能开口说话,她感觉非常难受,便想着以后一定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当侯圣娟从电视上看到聋哑学校的教师们用手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此做一名特教老师的想法便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后来,侯圣娟如愿以偿被昌乐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录取,从而走上了特教之路,与聋哑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面对学生 她也曾想过放弃 1994年,刚刚从昌乐师范毕业的侯圣娟带着满腔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青州市聋哑学校(今青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然而,现实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偏僻的位置、狭小的校园,低矮的教室……更难以想象的是,在这里就读的学生由于听说能力存在障碍,许多人易烦易怒,性格孤僻,情绪波动极大。 最初的时候,她有点不太适应,特别是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感觉非常费劲。特教学校的孩子实行寄宿制,一年级的孩子开始的时候由家长陪着,后来家长离开了,由于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很多学生都感觉不适应,整个教室里通常是哭声一片,侯圣娟只能一次次耐心地劝说和安慰。有的孩子还在上课时偷偷溜出去,弄得老师上街到处寻找(当时学校管理制度并不像现在这样严格)。 在侯圣娟任教的第一个月,一个学生尿床,床单被弄得一塌糊涂。“白天上了一天课,晚上孩子又闹这么一遭,当时我的心一下就凉透了,只能机械地把学生的床单洗干净,回到宿舍后脑子都是懵的。”侯圣娟告诉记者,那晚自己没有睡着,她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念头,非常灰心,甚至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她爱上这个岗位 虽然学生的哭声和吵闹让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侯圣娟产生过放弃的想法,但伴随着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哭闹不服管教的情况逐渐少了很多,并且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让侯圣娟逐渐喜欢上了特教这个岗位。 “使我改变想法的事发生在从事这份工作的第二个月。”侯圣娟告诉记者,当时她正对学生进行发声示范,全班所有学生都要摸着我的喉头模仿声音。当我结束了对一名学生的示范正准备转向另外一名学生进行示范时,那名学生的手依然执着地放在我的喉头上,嘴里还在念着刚刚教过的单词。“当时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心里非常不好受,转过头又对孩子发音进行了纠正,直到孩子缓缓地将手从我的喉头上移开才对下一名学生进行辅导。”侯圣娟说。
只要用心去辅导 残缺花儿也芬芳 “之前我一直认为,聋哑孩子顽皮、固执、爱钻牛角尖、不服管教,但自从看到了学生求知的目光,我一下子觉得所有学生都是花蕾,只要用心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是侯圣娟老师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 “其实最难的就是新生刚入学的一个月,由于对学校感到陌生,一些学生的情绪比较大,哭闹和不吃饭是最常见的。”侯圣娟告诉记者,刚刚入学住宿的学生会感到自己被爸爸妈妈遗弃了,情绪非常低落。有些学生还会在课堂上大哭,从而引得班级里也是哭声一片,老师就只能一遍一遍的耐心劝导,有时会出现前一节课刚把学生哄好,后一节课学生又开始哭的情况。除此之外,就是学生因为害怕不吃饭,老师只能把馒头掰成小块放到孩子面前喂着吃。前几年有个学生总会在吃饭的时候向老师身上泼菜汤,班里的老师们每天至少要换一套衣服。 侯圣娟在学校里担任语文和语言训练老师,每天都会对班里的学生进行辅导。班里有7名学生,每堂课要教学生3至5个单词,而每个单词至少要重复20次学生才能记住。一堂课下来老师要发声上百次,嗓子也是哑的。
“教师节收到短信 让我幸福和开心” 每年的教师节,侯圣娟都在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度过。有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知道,这天是老师的节日,会从校园里采几朵野花,或是把自己在手工课上学会做的剪纸、贺卡放在讲台上,老师来的时候,一起用手语说“谢谢”。“这些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看到孩子们为我做的一切,我非常感动,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侯圣娟说道。 从事特殊教学已经有19年了,侯老师的一些学生也相继离开了学校,有的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有的也已经结婚生子。虽然离开了老师,但是每年在教师节的时候,他们总会给老师发来祝福短信。侯圣娟说:“知道我的学生们现在过得很幸福,我也很开心!”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