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社区快乐行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免费义诊服务台排起长队
2013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免费义诊服务台排起长队
  两市民来到记者咨询台前领取《潍坊晚报》阅读,并向记者咨询。
  一名市民在医疗便民服务台前测量血压。



◎“记者社区快乐行”昨天走进风筝广场,吸引逾千人到场 ◎活动受到广泛好评,许多人询问下站地址表示还想参加
  9月14日上午10时许,“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潍坊第四届社区文化节”、“奎文区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第三站走进城区风筝广场。记者在现场设立咨询台与市民进行零距离交流,各类便民服务台为市民答疑解惑。特邀律师现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台免费为市民做检测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许多市民对“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询问下一站在哪,表示还想参加。
  吸引千人到场气氛热烈
  14日是周六,当天,本报“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在市中心风筝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潍坊报业集团主办,奎文区委宣传部、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潍坊晚报承办,世纪环球中心、中信银行潍坊分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民康医药、泰康人寿潍坊中心支公司协办。
  上午10时,“记者社区快乐行”活动开始,山东诚公律师事务所、潍坊哮喘病医院、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志愿单位来到现场。众多市民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活动一直持续到当晚7时许,周边居民近千人次到场观看了演出,数百名居民接受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便民服务。
  风筝广场管理中心的孙科长表示,本次活动气氛十分热烈,为此他们特别派出了由十几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清洁队伍,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保证广场的清洁。
免费义诊大夫“接待”忙
  当天,记者在潍坊哮喘病医院服务台前看到,以老年人为主的人群在台前排起了长队。“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能致命,而通过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该院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刘艳红说,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在生活中应注意远离过敏源,出现问题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今年已经67岁的张美英女士当天特意从奎文区虞景嘉园小区赶到现场参加活动。她对医护人员说,她三天两头咳嗽,老感觉喉咙里有痰。“是不是近期着凉了,是晚上咳还是白天咳?”刘艳红在详细询问症状后,开具了药方,建议张女士自己到药店抓药治疗。
  便民服务台邀请到了山东诚公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董学明、王炜超和马杰,他们在处理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等方面经验丰富。不少市民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我租的门面还没到期,老板不让我租了怎么办?”“高空抛物伤人,找不到肇事者怎么办?”……三名律师一一进行了解答,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十余名居民解除了困惑。
  在活动现场,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为市民带来了他们公司的特色服务。当得知活动将持续到下午5时后,不少老年市民纷纷表示要回去和老邻居、老伙伴们通个气,下午再来。
记者设咨询台,与市民零距离沟通
  “请问你们是潍坊晚报的记者吗?是不是有什么事都可以跟你们讲,报道一下?”“可以给我一份报纸吗?我经常阅读路边宣传栏上张贴的《潍坊晚报》,感觉很多报道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给我一份吧,看看有什么新鲜事儿!”许多市民来到记者咨询台前与本报记者进行交流,倾诉自己遇到的烦心事。在活动现场,100份《潍坊晚报》免费发放给居民,不少市民过来领取认真阅读,并不时地向记者咨询。
  在现场,本报忠实读者孙先生笑着说,他今年68岁,每年都订阅《潍坊晚报》,已经十多年了,并表示以后会继续关注。孙先生还为本报送上中秋祝福,希望本报越办越好。
  有的市民还给本报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也有居民特地询问记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表示以后遇到困难会第一时间向记者反映。“《潍坊晚报》确实是咱老百姓的报纸,我以前也拨打过你们的热线电话,反映小区管道失修的问题,记者来了后,报道还没见报问题就解决了,到现在都还记得。”家住早春园小区的史大娘笑着说。
◎花絮
退休姐妹同演出 场下自己来化妆
  本次活动共有十余只演出队伍,近500人参加演出。活动还没开始,演员们就早早地来到现场做准备。记者看到,有的演员在场下认真地化妆,有的在一遍一遍地练着步子,虽然演员们看上去年龄都不小,但是大家都热情洋溢,准备得非常认真。
  中午1时许演出开始前,记者采访了正在准备演出的梨园街道艺术团的演员们。团书记张雪莉告诉记者,这个艺术团是在2007年正式成立的,成员均为退休老职工,现在共有近50人,平均年龄65岁。“以前就是几个姐妹在社区里健身,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就成立了正式的艺术团,每天晚上都出来健身练舞,先后参加过多次演出,大家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张雪莉对记者说。
  今年70岁的于爱华笑着告诉记者,她在2002年就加入了艺术团,是团内的元老,主要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孩子都大了天天忙事业,自己也上了年纪,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同时也为了丰富晚年生活,所以就参与进来,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文/图 本报记者 刘钦戴江西 本报见习记者 陈静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