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立军
作者简介 潍坊晚报房产工作室副主任。十年广播地产节目主持人,国家高级房地产策划师,注册房地产经纪人。 最近,微信微博上流传很广的地产话题莫过于一位叫国世平的“崩盘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劝人们“赶紧卖掉房子,一套都不剩”!他为了论证他的观点,林林总总列举了诸多例证和数据。 纵观全球地产崩盘最直接的案例日本的经验来看:崩盘由三大因素导致:第一,利率太低,资金泛滥,引导失误监管失控。第二,盲目扩大信贷,滥用杠杆作用。第三,投资投机成风,股市楼市连动,管理监督形同虚设。 诚然,我国地产有过热的情况出现,个别严重地区也出现了局部的泡沫现象。但在我国,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同于日本,并不是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中国有特殊的国情。我们国家已经在地产出现过热和泡沫苗头的时候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几年来政策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对比日本的教训,我们的地产信贷利率门槛已经提高,地产信贷规模严格控制,资金规模持续收紧,投资和投机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这些措施和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先前投机投资火爆的浪涌现象不会有后续的力量继续叠加和推动,但持续放地和开发行为的惯性作用也值得我们警惕。 我国的土地政策和经济体制有足够的调控空间和手段进行房地产安全性的调节,从某个层面和角度讲,这也是我国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体的一种独特优势。所以国世平先生的“崩盘论”本人不敢苟同,“崩盘”观点有些太绝对和夸张了。 倒是国世平的言论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给我们一些资产管理的启示,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钱是不是都要变成不动产?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为什么现在有闲钱的人,第一考虑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安全性首选地产?我觉得,一是投资渠道狭窄;二是地产投资简便;三是投机心态作祟。为什么现在有钱的人不去投资实体产业?见效慢、风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理,不如地产来的那么简单,坐享其成。 这其实才是国民经济最大的危险所在。我们希望银行的钱多一点救助实体经济。但是银行的钱大部分是流到房地产的,我们的实体经济难于得到金融的救助。德国之所以可以抗衡全球两次金融危机,就是德国有非常坚挺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所以在资产管理方面,投资不动产是必要的,但是要适可而止,任何投资行为都要居安思危,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讲究有效的平衡,才是科学理性的投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