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家具召回,真有那么难吗 |
部分企业有隐忧,担心因召回产品吓退消费者 |
|
上个月,恒天然等一批洋奶粉因疑“肉毒杆菌污染”,在我国展开一系列召回,搞得好不热闹。同是上个月,洋家具宜家宣布召回两款儿童床。同是召回,同是有关儿童,也同是洋品牌,不同的是,一个发生在食品行业,一个发生在家居行业。近些年,宜家发生了几次“召回门”,而国内家具品牌为何鲜有召回之举呢? 洋家具宣布召回,国内鲜有耳闻 上月,瑞典家居产品零售巨头宜家家居发布消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7个国家召回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生产的某两款存在设计缺陷的儿童床。原因是宜家已经收到7起报告,称儿童床的连接护栏和床架金属杆出现断裂现象,露出的锋利边缘极易造成割伤。 宜家方面称,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受伤,但宜家决定召回儿童床。据媒体报道,这两款儿童床在全球范围已售出了大约20万张,包括中国大陆的约6000张。 面对汽车、家电等行业品牌频现媒体的召回公告,以及家居行业“外来户”宜家的几次召回举措,人们不禁要问,国内有那么多家具建材企业,缘何就没听说过它们召回产品呢? 行业特点决定流向难监控 谈到国内家具行业极少发生召回事件原因时,一些家具企业认为,家具是传统行业,体现在家具的生产方式较单一、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这些特点上。 在采访中,有些家具企业负责人理解的家具召回是家具修理、更换、退货“三包”的升级版,“可能正因为家具‘三包’服务产生较早,规定也已比较健全,家具‘三包’在行业内时有发生,所以才很少发生家具召回吧。”而另有业内人士则认为家具召回与家具“三包”有本质上的不同,原因就在于家具召回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广泛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拿近年来频繁召回的汽车行业作比较,家具品牌明显更多,产品被淘汰和更新速度更快,导致家具产销总量更大,平均售价却远比不上汽车。家具行业的这些特点都造成了家具产品的流向不如汽车易于监控,“汽车有发动机号、行驶证号,每件汽车产品都有登记备案,而家具却没有这些记录,转手买卖更不受限制。” 不召回不代表行业没问题 在有的家居企业看来,召回是一个成熟产业的标志。企业在产品出现隐患时主动召回,体现了企业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责任和态度,不但不会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还能博得消费者的信赖。 谈到家具召回,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召回市场上已经售出的一万件家具,前期如何确认订单批号,回收物流体系是否健全,在哪里交付,运费成本,工厂、库房能否容纳,返厂后再利用等问题都是企业需要全方位考量的课题。 目前,国内家具建材行业鲜有召回事件,不代表行业没有问题,不代表家具建材企业就完美。当然,有了瑕疵后怎么去处理,企业的态度与能力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现状是有的企业想处理但是没能力,有的企业有能力却不想处理,还有的企业既没能力又不想处理。”业内人士如是说。 有企业担心召回是双刃剑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召回的对外公布在国内家具行业虽几乎不见,但主动召回这一行为举措未见得不被家具企业实践。有的家具企业在向消费者召回产品时发现,客户的忠诚度不降反升,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在采访中,还是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家具召回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他们认为,一部分消费者会认可企业负责任的坦诚态度,但可能更多的是会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吓得消费者不敢再买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了。不少家具企业负责人担心会“因小失大”。 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真正想做大做强自身品牌的家具企业都会将安全、环保作为第一要旨。这些企业在设计和生产家具产品时便会注意考虑消费者的切身要求,比如儿童家具的棱角及边缘部位应经过倒圆或倒角处理,又如对家具用材的选择要注重健康环保等等。 据《北京晚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