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我市昌邑部分地区存在腐烂水果买卖的现象 ◎买主多是外地人,拒绝向果农透露“瞎果”用途 近日,部分知名果汁制造企业收购“瞎果”生产果汁一事引人关注。9月24、25日,记者对此事暗访发现,确实存在“瞎果”被低价收购的现象。据知情人介绍,无论是树上掉下的“落地果”,还是腐烂变质的果实,均有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果农们表示,来收购的多是外地人,果农们也对“瞎果”的具体流向不太清楚。
果农 不管价格高低能卖就卖 24日,记者到昌邑市北孟镇朱家村的果农家里了解情况。 种植果园多年的果农老朱说:“每年都有一些苹果还没成熟就掉在地上,有的是因为里面生了虫子,有的是因为被鸟啄了。今年每亩地平均能出400斤瞎果。今年‘瞎果’的价格很低,一斤才一毛五。比去年的价格低多了,记得当时是四五毛钱一斤。”老朱告诉记者,按照正常年份的产量来算,一亩果园年产苹果6000-7000斤,“瞎果”的产量大约十分之一,六亩果园算下来,数量也不少。“在成熟期间掉下来的苹果,我们会拿到市场上卖掉,好苹果的价格2.5元/斤,差一点的“瞎果”的价格是1元/斤左右。 老朱说,苹果掉地上就不值钱了,有人来收购,不管价格高低,卖了总还能见点钱,不然放在地里就坏了。 用途 收购者对用途讳莫如深 老朱告诉记者,来收购“瞎果”的大都是外地人,也不留联系方式,他们到了果园里就询问,有卖的就收,没卖的就转到下家。“我曾问过,上次来收果子的那人是青岛平度的。”老朱说,他当时好奇,就问了问收了这些烂苹果去干什么用。“那人说自然有用处,含含糊糊也没说明白。果农们都猜测是弄去打果汁,做罐头了。”老朱表示。 据老朱介绍,收购“瞎果”的人来了以后不管好的坏的都收,连烂了的那种苹果也要。 “每年的‘瞎果’都有人来收购,价格也是年年不一样,去年的时候每斤四五毛钱,今年格外便宜,一斤才一毛钱多点。”家住昌邑市饮马镇山阴村的梨农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种梨树十多年了,每到果树挂果的时候就有人来收树上掉落的果子。“掉下来的好果子,好点的自己就吃了,或者送给周围邻居,掉太多的话只能卖掉。”王先生告诉记者,除了果树成熟期间变坏的外,还有储藏期间变坏的一些,都卖给了来收购“瞎果”的人。 疑问 烂葡萄酿酒不太可能 25日上午,记者采访到烟台市蓬莱市南王街道贯里村的葡萄种植户孙先生。听到记者询问当地“瞎果”收购的事,他满心疑问:现在不是不让干这个了么? 孙先生表示,因地理环境的优势,当地种葡萄的比较多,以前每逢葡萄挂果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人来收购烂了的葡萄粒,价格相当便宜,一毛钱到几毛钱不等。不过,最近几年就没人来收了,烂了的葡萄都扔了。孙先生说:“好葡萄现在都四元多钱一斤,烂葡萄一毛两毛的,有些不良商贩弄了去做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祸害人,就应该禁止收这个东西。” 孙先生告诉记者,据说以前收了烂葡萄去造葡萄酒。“按理说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正规的酒厂都是用特定品种的葡萄来酿酒,如果用烂葡萄来酿酒的话,酒的味道肯定会变,不好喝。”孙先生说。 对于烂葡萄酿酒的说法,记者采访了曾经在葡萄酒厂做质检员的杨女士。杨女士说,孙先生的说法基本正确,腐烂的葡萄用来酿造葡萄酒的话,会导致酒内菌落增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厂家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去砸自己的招牌。 说法 发现不法行为可举报 关于“瞎果”收购一事,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件事要酌情对待,看收购的“瞎果”是否用于不法活动。 “像这种流动性很强的商贩,有关部门不容易对其监管,也不能真正确定他们收购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如果发现是制作果汁或食品,知情者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如果事情出现在流通过程,市民可以向工商局举报;如果涉及食品加工环节,可以向质监部门举报。”这名工作人员介绍。 本报记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