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又轧塌了,这是第四回
亲兄弟对簿公堂耐心调解十几趟
2013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兄弟对簿公堂耐心调解十几趟



  本报讯 弟弟的儿子还在襁褓中就交给了哥哥抚养,孩子意外身亡后,作为“父亲”的哥哥获赔35.6万元,而作为孩子生父的弟弟因患病要求分赔偿金。为此亲兄弟对簿公堂。近日,安丘市人民法院红沙沟法庭与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安丘市郚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安丘市郚山镇墨黑村委多方联合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二审民事纠纷。
  原告范某青与被告范某义家住郚山镇,是一对亲生兄弟。1982年,范某青之妻生儿子范某某时因大出血不治身亡,因范某青无力抚养孩子,孩子出生20天后就交给了哥哥范某义抚养。范某某也对范某义夫妇一直以爸、妈相称。2010年10月,范某某因交通事故身亡,范某义夫妇获赔死亡赔偿金35.6万元。起初,范某青及其再婚妻子王某对赔偿金并不在意,毕竟孩子是其兄嫂养大的。然而后来范某青患病,生活压力加大,遂提出要分得适量赔偿金。后双方协商未果,矛盾加深。最终,范某青一纸诉状,将范某义夫妇告上了法庭,要求分得17.8万元。
  安丘市人民法院红沙法庭法官们在接到这个案件时,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情况,多次耐心给双方做工作,但因双方互不让步。于是,一审以收养关系成立,原告与受害人父子关系解除为由,依法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后,范某青坚持认为被告未办理收养手续,自己把亲生儿子送给其兄只是在法律上成立代养关系,于是上诉至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也认为本案最好能调解解决,并委托一审法院再行调解。为了避免原被告两亲兄弟由于该案嫌隙进一步加深,酿成家庭悲剧,红沙沟法庭庭长魏振福邀请郚山镇司法所长、全国调解能手张千利一起做调解工作。在多次协调未果,调解几乎陷入绝望的情况下。经慎重考虑、分析,他们决定从范某义妻子辛某处寻找突破。果然,再次到范某义家时,一番家长里短后,辛某表态同意和解,并签署了调解协议。最终,范某义夫妇按调解书准时付清了4万元补偿款。至此,一场可能激化矛盾的纠纷,经一、二审法官、基层调解员十几次耐心调解,终于圆满解决。
              (曹大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