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岁,在母亲的强迫下缠足。14岁开始自己缠足,稍微偷懒就遭到母亲的训斥。16岁和丈夫订亲,踏着小脚在婆家干活,有时累得双脚淌血流脓。21岁和丈夫结婚,父亲来接她回娘家,40里的路程,她一路上至少要歇八次。9月19日,记者在青州市谭坊镇西郑村见到了88岁的郑爱兰老人,听她诉说小脚女人的酸楚。
七岁时被母亲强迫缠足 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郑爱兰老人家,老人坐在自家的大门楼里,露着两只“三寸小金莲”。她说被裹过的脚,由于四个脚趾被压在脚掌里,脚的前段都比较高而凸出,一般大小合适的鞋子前头都比较矮,根本穿不进去,只能穿大一号的鞋子。 郑爱兰脱下鞋子,露出了自己的“三寸金莲”,脚的前段已经完全变形,呈尖尖的形状,大脚趾伸直,另外几个脚趾压在脚掌底。四根已经裹过的脚趾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郑爱兰告诉记者,她的娘家是原临朐营子镇的,她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缠足裹脚。“俺娘给我缠的,拿着六七厘米宽、三尺三的布条,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真疼啊。”郑爱兰摸着小脚说,那天早上吃完饭,她娘把她拉到卧室里让她洗脚,当时她就意识到母亲可能是要给她裹脚了,吓得不敢吭声,只好把脚泡进热水盆里,泡一会儿后,母亲就会趁着热乎劲儿,把她的4个脚趾朝脚掌方向使劲扭,然后在脚趾缝里撒上明矾,再用布裹紧。 “当时给我缠了十几道布,俺娘很用力,疼得我直叫唤,把脚缠起来以后,我就不敢下地走路了。”郑爱兰说,当时她只有7岁,还不太懂事,只知道村里比她大的女孩都裹脚。虽然她心里一万个不愿意裹脚,但是也不敢反抗,只能强忍着坐在床上看着母亲一遍遍地给她裹脚。
干天活脚肿得脱不下鞋 郑爱兰向记者介绍,缠足开始的年龄一般都在3岁到8岁之间,无论刚开始如何疼痛难忍,缠足时都必须要忍着,直到缠成。对于年小的她们来说,都是强迫性的。“谁愿意裹脚啊,裹脚的时候疼的人要死要活的,谁都不愿意裹,但是不裹又不行,那个时候还不懂事,懂事了就得自己每天裹脚。”郑爱兰说,刚开始缠足时,每天晚上都疼得她哇哇大哭,冬天把脚放在被子外面,直到冻得脚麻木了才睡着,有时候睡着了还疼得脚直哆嗦。 9岁时,郑爱兰的脚基本已经定型了,但每天还必须要使劲地缠足。“当时缠上脚以后,疼得我不敢下地走路,脚上还经常淌血、流脓,父亲看着心疼,都是背着我上厕所。”郑爱兰说,她的脚裹得算小的,当时受得罪也大,直到现在被裹起的四个脚趾头还经常长疮,每天必须要用热水烫脚。 14岁时,郑爱兰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母亲不再给她缠足,她开始学着自己缠足。“俺娘坐在床边上看着我缠脚,有时候我偷懒,怕疼不缠,俺娘就骂我,大脚的女人没人要,如果我不缠脚,以后就嫁不出去。”郑爱兰说,母亲一边骂一边在边上让她缠得紧一点。她不得不含着泪将裹脚布系得紧紧的。 郑爱兰还向记者介绍,当时村里的女孩都裹脚,她们经常坐在一起绣花、做鞋,并互相比美,谁的脚越小谁就越自豪。“我们村里有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她的脚裹得比较大,我们在一起经常笑话她,开她玩笑说她以后找不上男人。”郑爱兰说,只要姐妹们坐在一起后,就互相缠足,谁也不甘心落后,都把自己的脚缠得紧紧的,生怕自己的脚比别人的大。 郑爱兰说,她家里的姊妹比较多,再加上年景不好,她16岁那年家里的收成不好,父母便给她找了现在的婆家。“我找婆家那会,虽然脚敢走路了,但是走走就疼,干不了重活。和我老伴儿订亲后,我就住到他家了,那个时候都兴这样,订了亲就是婆家的人,就得去婆家干活。”郑爱兰说,在娘家时她年龄小,父母就让她在家绣花、做鞋,到了婆家后,她就成了大人,开始干活、做饭。 小脚女人走路比较慢,根本干不了重活,女人就是在家里缝缝补补、生儿育女、做饭。家里的钱也主要是男人管理,大多数女人不识字,也不会用钱。“我年轻那会遭了罪了,在婆家干了5年的活,21岁才结婚。”郑爱兰说,到了婆家后,她主要是给婆家的一大家子人做饭,因为脚小站久了十分累,她就搬条凳子放在灶台边,双腿跪在凳子上炒菜,被婆婆看见后,婆婆就开口大骂,甚至还动手打她。 “那个时候我晚上当白天使,晚上婆家人都睡觉了,我还在推碾、摊煎饼。当时婆家还经营着卖热水的生意,每天天不亮我就得起床烧热水,一年到头,我就没有休息的时候。”郑爱兰说,干一天活后,脚被磨得涨疼,有时候肿得鞋子都脱不下来,还有的时候磨得脚底淌血流脓,疼痛难忍。也许是那个时候干活多了,直到现在只要走路多了,郑爱兰的脚就涨疼。
回趟娘家一路上歇八次 21岁,郑爱兰和丈夫举行了结婚仪式。“那时,人们都认为养闺女必须脚要紧,女儿的脚缠得越小,母亲的功劳越大。如果女人的脚缠得不小,人家就会笑话是母亲的过失。同时,缠足也寄托了母亲对女儿的期望,长得再好看,有双大脚也找不着好婆家,长得差点,脚小,也能找个好婆家。”郑爱兰说,娶媳妇时,村里人都看媳妇的脚,谁的脚小,谁家的媳妇就好,脚小的儿媳妇也能让婆婆脸上沾光。虽然她没有找上一个很富有的婆家,但是她的小脚却给婆婆长了脸。 “到了婆家后,只能在家里干活,不能出门,连娘家都很少回,只有娘家人来叫的时候才能跟着回去。”郑爱兰说,她的父亲偶尔会来叫她回娘家。婆家距离娘家40里路,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马车,她都是跟着父亲走着回家。由于她的脚小走路慢,父亲在前面走,她跟着在后面慢慢地走,一路上能歇七八次。“那个时候自己也不愿意回娘家,走路太费事,走回去累得脚疼,再回来脚就开始流脓了,真是活受罪。”郑爱兰说。 如今88岁的郑爱兰已经是四世同堂,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在城里工作的儿女一直想把她接到城里去享福,但郑爱兰的小脚出不了远门,目前一直生活在农村。“我现在很少出门,就连离得最近的大儿子家我都很少去,都是他们抽空来看我,还是现在的生活好,从来没想过我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郑爱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
|